正文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前言(1)

不说,就真来不及了 作者:(美)苡程


前言

提到人生的意义,有人可能会想起耳熟能详的名人语录,长辈告知的伦理教诲,或是哲学大师们对此进行的深奥的理论探讨和难有定论的旷世之争。但很少有人知道人生的意义在临终者的心里又是怎样的?他们在那一刻的想法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对活着的人又有哪些启示?

多年前,我在纽约大学读心理学研究生,论文选题是人类的忏悔心理。一直以来,我对人类内心隐藏的秘密比对人的心理应该如何健康发展更感兴趣。相对来说,一个人的忏悔之心往往集中表现在他的临终之际,而不是当他拥有健康、财富和社会地位之时。所以中国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西方人的说法也很接近:临终之人无谎言(No one lies at his deathbed)。

为搜集各种临终遗言作为第一手素材,我首先去了藏书无数的纽约市公共图书馆,结果发现能找到的东西基本仅限于名人的临终遗言。而这些名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的话,虽不乏哲理与智慧,幽默与诙谐,但他们在弥留之际说出的只能是只言片语,较完整的忏悔几乎没有。此外,这些历代名人留下的遗言也并不能代表芸芸众生在临终时对自己生命的忏悔和反思。

我开始重整思路。这时,一个闪念突然击中了我--为何不搜集这个城市里的真人临终遗言作为第一手材料?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尤其是纽约,哪个人没有故事?我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只属于他自己的秘密,无论是贵为总统还是一介邮差,无论是富贾名流还是市井百姓,也无论是黄毛小童还是耄耋老人。秘密有大有小,越是难于启齿和需要忏悔的,就隐藏得越深,越久。而到了生命尽头,一切都不能再等,因为死亡将结束一切。所以,一个人如果到了这时还不能卸下多年的心理重负,一吐为快,实为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而我想做的,就是为那些已知自己将不久于世,却仍有话不能对任何人讲的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方式,让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生命中深藏的秘密、忏悔和人生感悟表白出来。我知道,能让他们放下顾虑这样去做的关键就是匿名。于是,我花了三百五十美元在《纽约时报》上登了一个小广告:

征求匿名临终遗言:如果你在临终前仍有话不能说,请放心地把你的秘密和心愿匿名托付给我,以便轻装上路。不要带着它们去天堂,因为它们只属于尘世。来信请寄:灵魂保险箱收,纽约xxxxxx邮政信箱,邮编xxxxx.

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的那天刚下了大雪,当我把装有广告内容和支票的信封扔进路边的邮箱后,才忽然对自己这一突发的奇想感到有些怀疑和不安。我到底在做什么?结果会怎样?一定有人认为这是疯狂之举??但直觉告诉我,一定会有人来信,因为这里是纽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