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雁过留声》血汗道钉(2)

雁过留声:中美人文交流的记忆 作者: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这个提议起初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在尝试性地雇佣了一批华工之后,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低廉的劳力成本让公司大多数人看到了雇佣华工的好处。

由于急需劳工,负责西段工程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派人前往中国广东等地,大量招募劳工。1865年,北美大陆前所未有的华人登陆潮开始了。

在这一年,近万名中国人先后乘船抵达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并乘火车达到太平洋铁路的施工现场。此时,太平洋铁路已经推进到内华达山脉。

具体现场施工的总监工名叫詹姆斯·哈维·斯托布里奇,他的妻子汉娜·玛利亚·斯托布里奇是这个工地上唯一的女士,也是华工们艰辛工作和生活的见证者。

修建太平洋铁路,内华达山脉是必须翻越的屏障。1865年秋,数以万计的华工大军陆续运抵内华达山脉的“合恩角”。合恩角,原指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合恩岛上的陡峭岬角,附近的洋面由于受到南极西风带的控制,强风不断、气候寒冷。合恩角处于当时美国东、西往来的必经航道,因此它成为所有航行于此地的人们的噩梦。

内华达山脉的“合恩角”则是一个地势凶险的无人之境。这里的峭壁近乎笔直,山崖之下便是汹涌的美利坚河。在这里开凿路基,一度被认为是天方夜谭。怎样完成这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斯托布里奇和随队的技术人员对此一筹莫展。就在此时,华工提出了一个在美国人看来不可能的设想。

在中国的巴蜀地区,自古便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描述,这里地势崎岖,险峻可见一斑。然而中国的古人们,却硬是将这个天堑变成了通途。至今我们依旧可以看见,在许多陡峭的山腰上,分布着蜿蜒的“栈道”。华工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便源自这个古人智慧的结晶。华工们提议,准备足够数量的竹篮和绳索,由他们坐在篮子里,并将竹篮用绳子拴住从山顶放下至一定高度,然后在山壁上凿出炮眼,填入炸药,炸出路基。

紧张的工期迫使管理层采纳了这个建议。这样的施工方法最初收到了奇效。但随着路基的推进,工程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

由于炸药爆炸的时间不确定,往往还未等华工升到安全的高度,炸药便被引爆,许多华工被炸死炸伤。这样的惨剧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尽管身处如此危险和恶劣的环境,华工们依旧勤勤恳恳,毫不怠慢。半年之后,竟硬生生地在“合恩角”上炸开了一条通途。在向公司汇报工程进展时,斯托布里奇五味杂陈,他既难掩内心的激动,又为华工们的生命感到惋惜。几个月来,华工的损失已达千余人。此时他不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等待着他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