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雁过留声》“好孩子”的美国路(1)

雁过留声:中美人文交流的记忆 作者: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好孩子”的美国路

2011年6月1日,在董事长宋郑还的带领下,“好孩子”集团的高管们前往美国,参加“好孩子”全球研发中心的工作年会。在美国入关时,一位美国移民局官员得知他们来自中国的“好孩子”集团时,一边高叫着,一边跷起了大拇指:“Goodbaby?Good,very good!”看到美国朋友的钦佩举动,宋郑还开心地笑了。笑容中饱含着中国人的骄傲,流露着民族品牌的自豪。

“好孩子”集团地处江苏省昆山偏僻的陆家镇,但就是从这个小镇走出了全球童车大王,很多国际童车的标准都出自这个中国制造企业。

“好孩子”占据着美国手推童车市场的1/3,儿童自行车市场的1/2。2002年3月,美国《财富》杂志用7页的篇幅刊登了对“好孩子”集团的报道,把“好孩子”的成长与崛起称为现代中国的传奇。当时,在美国,“好孩子”已经连续4年保持美国市场销量第一的纪录。

1988年,好孩子集团的前身--陆家中学校办工厂濒临倒闭,100多万元的外债让这个小厂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时任陆家中学校长的宋郑还肩负着使这个病入沉疴的小厂起死回生的重任。一次偶然的上海访问把宋郑还带入了童车市场。

回首创业历程,撬开美国市场、走向国际化的经历一直为“好孩子”的高管层们津津乐道。

1995年,在占领国内制高点后,“好孩子”就瞄准了美国市场。宋郑还认为,打开美国市场是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的重要基础。但如何进入美国这样一个没有品牌就寸步难行的市场?这是一个比研发一辆童车更艰巨的任务。

起初,宋郑还试图自己在美国注册品牌,独立发展。但在长达两年的运行过程中,几乎是处处碰壁、颗粒无收。据“好孩子”集团美国市场部总经理曲南回忆,“美国人认为,一家没有资产、只代表中国国内厂家销售和研发的公司,是难以承担法律责任的,所以他们对我们的反应都比较冷淡”。

初战碰壁后,“好孩子”调整了战略--与美国品牌联合,创造一个双赢的新品牌。

当时,“好孩子”正好推出了新型婴儿推车“爸爸摇和妈妈摇”。这款创新只是源于宋郑还的一次不经意的观察。“当时我在荷兰的百货商店,这个百货商店人很少,顾客也少,很安静,然后就进来一对夫妇,推着一个婴儿车,这个小孩一进来就大哭大闹,父母很着急,妈妈用车子往台阶上去撞,一撞一撞的,小孩就停止哭闹了,但她停止撞以后小孩又哭了。当时我就想,应该有一种产品,小孩可以在上面摇一摇,那小孩又舒服,家长又方便,所以我就想做一个摇篮式的童车,后来我回来就把这创意交给了我们的开发部门,然后就做出来了有两种摇法的婴儿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