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雁过留声》大清国首任外交使臣--美国人蒲安臣(4)

雁过留声:中美人文交流的记忆 作者: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蒲安臣条约》则可以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第一次在相对和平的条件下签订的具有对等形式和内容的国际条约,中国首次以主权国家而不是以战败国的身份订约。当然,清政府与列强、与美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在对等的条约中,中国作为弱国一方,享有不对等的权利和履行不对等的义务。《蒲安臣条约》对中美两个处于不平等国际地位的国家所具有的法律效力是不平等的,在本质上,这个条约具有片面性。

尽管如此,由于其某种程度上的对等性,《蒲安臣条约》促成了清政府在海外设领护侨,开始改变清政府历来对海外侨民的敌视和鄙夷态度。这次出使也使清朝高官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海外侨民的真实处境,对清政府改变其对设领护侨的抵触观念不无影响,志刚就十分赞同《蒲安臣条约》第三条有关设领护侨的条款。美国政府初时也为了向中国表明《蒲安臣条约》具有对等性,竭力推动清政府设领护侨。条约使中国移民前所未有地在国外获得了合法地位,也因此得到了国内政府法律上的承认和保护。

虽然奕等人对蒲安臣擅自越权、签订条约的行为深感忧虑,并在美国公使前来换约时,采取拖延战术,但又觉得条约“尚无窒碍之处”,特别对其中美国表明的承认“清国的独立地位,反对一切割让清国领土的要求”,“不干涉清国内政,清国何时开通电报、修筑铁路、进行改革,概由自己决定”的内容很是满意,最终承认了这个条约。

在结束对美国的访问之后,蒲安臣使团继续其行程。在蒲安臣的努力下,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温莎宫接见了他们,英国外交大臣克拉兰敦发表照会,表示英国政府愿意同清国政府“以和济事”,实行修约缓进政策,“不实施与清国的独立和安全相矛盾的一种不友好的压迫”。

但在法国,拿破仑三世既不肯订立平等新约,又不肯做出英国那样的声明,代表团一无所获。蒲安臣的原定计划是要联络英、法排拒普、俄,现在只得改变方针,向普鲁士下工夫。他到柏林觐见了普鲁士国王威廉和铁血宰相俾斯麦。俾斯麦表示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前途未可限量,也发表了一份与英国相仿的声明,称支持清国建立一个“得到尊重、具有权威和力量的中央政府”。威廉国王非常尊重使团,数次约见有关人员,并邀请他们一起看戏,还亲自与使团人员一一握手告别,亲切表示“愿长无相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