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市的胜利》Chapter 2 城市为什么会衰落?(8)

城市的胜利 作者:(美)爱德华·格莱泽


我们在上一章中讨论了杰文斯的互补定理。根据这一定理,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使得面对面取得的信息更有价值,但并非所有的新技术都会提高知识带来的回报。亨利?福特的生产线是那种神奇思维的一个例子,即破坏知识的创意。尽管信息技术似乎提高了学习知识带来的回报,但是,机器降低了对人的独创性的需求,它所起到的作用恰好相反。通过将个人变成一个大型工业企业中的齿轮,福特为提高产量提供了可能,而且个人不需要掌握太多知识。但是,如果人们必须掌握更少的知识,他们对于传播知识的城市的需求也就减少了。当一座城市提出了一种影响力足够大的破坏知识的思想之后,它也就注定会走向自我毁灭。

底特律令人可怜而又可悲的是,它的充满活力的小型企业和独立供应商培养出了大型的、全面一体化的汽车公司,后者却逐渐成了“停滞”的代名词。福特指出,规模化可以让他的汽车更加便宜。但是,城市的优势在于竞争和交流,规模过大、自我封闭的工厂是与此相违背的。福特明白如何合理地设计生产线,以便能够利用文化水平较低的美国人的才能。但从长远来看,技能水平较低的底特律人给底特律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害。

成功的汽车公司培养了它们的供应商,如费雪车身公司,也培养了它们的竞争对手。在20世纪30年代,只有最大胆、最富有的商人才敢于向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发起挑战。由独立的城市创业者组成的知识密集型的群体已经被极少数的企业巨头所取代,创新的试验只会给后者带来损失,而不会带来任何收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