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请偷走海报!+3》品之不尽的巴黎(3)

请偷走海报!+3 作者:(日)原研哉


一直以来,我对博物馆、美术馆的设计抱有兴趣,不仅是建筑空间,还包括其展示结构和平面设计。读了这个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后,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但是,实物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仅仅用美术品替代了机车,就能够将其称之为美术馆了吗?我一直想象它是一种废物利用。但是,一踏入美术馆的大门,不得不佩服前人利用车站这一巨大空间建设美术馆的眼光。如果仅仅作为美术馆来建造的话,是绝对不会获得将巨大空间巧妙地再生,为其赋予一种勇武之力的展示空间的创意。

内部装饰也是如此,墙面和展示台大胆采用大理石和金属材料,经过高超的处理后产生了美妙的和谐感。一个世纪以前,这种将金属和石材进行组合的创新成果,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进化成一种新的典雅风情,在20世纪末的巴黎再次开花结果。曾经饱受批判的现代技术和保守派思想的苦不堪言的折中,已被巧妙地加以克服。即便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空间,在提供了新的借鉴这一点上也是意义深远的。

从随意、宽松的展示品摆放,到解说图板的颜色和大小,以及将解说图板安装在墙上的精致黄铜部件,都能够看出来这种典雅。

解说词被翻译成包括日语在内的四种语言,印刷字体都充分展现了罗马字体和宋体的美感,让我无法移开视线。日语的说明是符合日语规范的竖体排版。不知是出自哪位设计师之手,尽管他不像整体工程的主角—建筑家那么引人注目,却出色地完成了分内的工作。

虽然只有短暂的设计经验,但我知道“典雅”并非只靠管理、强制、计划就会产生的东西,而且“典雅”也不是经过研磨就能够达到的境界。它是不仅懂得研磨之美,还要懂得细致中透露粗糙的意义、懂得基于熟知本民族的文化美,并有所克制的智慧。

如果把这项工程交给日本或美国设计师来设计的话,一定会采取复制上世纪末的建筑风格,或者另一个极端,建造出更为露骨地表现现代感的东西吧。

对于古老文化的深刻认知与自信,反而会让人们去加速吸纳新事物,这种新旧之间振幅的宽度,才是产生这种优雅的文化空间。

巴黎,依旧是一块品之不尽的卡门贝乳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