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纠结1:绕不开的中等收入陷阱(2)

纠结的中国经济 作者:李克


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改革开放几乎同时期的,是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的崛起,随后,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四国)也相继崛起。然而,在短暂的辉煌之后,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其中不少国家和地区被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其中,有的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比如菲律宾,其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671美元,但到了2006年时,仍停留在 1123美元。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人均收入可以说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即使收入提高较大的马来西亚,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80年的1812美元提升到2008年的8209美元,但与高收入国家仍有极大差距。2010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4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的国家行列。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中等水平,但是经济的发展方式却不能顺利实现转变,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我们称这种情况为中等收入陷阱。

在20世纪70年代,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国家,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没有出现新的增长动力和希望。实际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2007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来的概念,英文叫做The Middle Income Trap。其基本含义是指从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历来看,只有少数中等收入的经济体能够最终成功地完成进入高收入国家俱乐部的目标。另外多数国家,却经常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也就是说,它们在发展当中,无法完成制度方面的改善,使得在技术方面和收入方面处在一个长期停滞甚至下降的阶段。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是如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了3000美元附近,那么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就会进入到临界点,在快速发展中所积聚的矛盾就会爆发。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战略失误、收到外部冲击,以及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等种种原因,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不前,最终将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

当然,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看重的并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而是说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原来的起点比较低,所以在发展的初期可以快速利用各方面的低成本优势,包括人口红利,可以在一定时期中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可是,如果想进一步上升和扩张,就不能仅仅简单地靠投入、靠低成本优势,或者仅仅依靠对国际市场出口多少解决问题。他们更多是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制度方面的,同步的发展、改革和深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