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罗门王的指环》序言(2)

所罗门王的指环 作者:(奥)康拉德·洛伦茨


洛伦茨研究方法的价值,最集中地体现在本书关于寒鸦的那一章--关于社会有机体生活的叙述中,迄今为止这是最具启示性的描述。这些鸟身上体现出奇特的组合:自动反应、智慧和洞察力;其社会行为机制也很有趣,总体而言,这种机制构成了栖息地的法律与秩序,保护了弱小成员的安全(尽管每个具体的行为看起来都没有这些目的);鸟类沟通方式与人类语言的不同;还有一些行为,如果发生在人类身上,可以被称之为“骑士行为”[但是在非社会性的物种里,却全然没有这种行为,比如斑鸠(Turtle-dove),尽管它以温柔著称,却可能会对落败后无处可逃的对手下最恨的毒招];应该把某些生物视为敌人,这一知识被社会化传输,这一特别且我认为是唯一得到证实的事例--凡此种种,从洛伦茨口中娓娓道来,让读者再也不会为把鸟人格化而内疚,同样也不会再犯“机械形成论”的错误,将鸟儿简化为一种反射系统。

不过,洛伦茨的专长不仅仅限于鸟类研究。他对斗鱼和棘鱼繁殖过程的描述同样精辟、精彩--雄鱼怎样战斗与展示;雌鱼有什么样的反应,雄鱼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即使鱼类的行为无法达到鸟类行为那样的复杂,肯定也大大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识。他描述了雄性斗鱼如何解决冲突,对这种特殊现象做出了完美的科学描述--动物是如何下定决心的,要知道动物心智发展很不健全,不太会做决定。

这些重要而且全新的科学描述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活泼,因为洛伦茨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细节。比如可怜的洛伦茨被迫一连几个小时跪在地上,或者手脚并用地爬来爬去,或者不时嘎嘎大叫,这样他才能充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一群小鸭子“印记”中的父亲;比如洛伦茨的助手突然意识到自己讲的是灰雁的语言,而不是鸭子的语言,于是立即改口“不,我的意思是呱、呱、呱”;洛伦茨年迈的父亲在户外睡了个午觉,却愤怒地用手提着裤子回到屋里,因为洛伦茨驯养的鹦鹉把他衣服上的所有纽扣都啄掉了--外套的、马甲的、背带的、裤子的纽扣--并把它们摆在地上;在拥挤的火车站台,洛伦茨学鹦鹉连续尖叫(去动物园看过鹦鹉的人都知道这种声音),把空中高飞的鹦鹉召唤到身边--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故事,我一想起就会咯咯笑。

不过我不想横在洛伦茨和读者中间。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他斥责有些人没有想象力、主观狭隘--这些人把丰富而复杂的事物简化为枯燥的元素,还觉得这么做是“科学的”。高等有机体,比如鸟类的大脑,具有丰富的情感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身心复合体,可是,在这些人看来,鸟类的大脑“真的”只是反射机器,就像是配有特殊感觉器官的放大版电线。我也同意洛伦茨的这种观点:他斥责某些没有批到恩准的人,他们一厢情愿地臆测动物具有人类的特征,这些人不仅仅是懒得去理解动物思维和行为与我们人类思维和行为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别,而且想满足他们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某些冲动,把人类的特征投射给了鸟兽。

洛伦茨所言不虚:事实比任何贫瘠的想象都更出人意料、妙趣横生。其实他还可以说事实也是必要的。不论是物理学与化学的世界,还是地理学和生物学的世界,抑或心理学和行为学的世界,只有我们了解到世界的真相,并直面真相,才能认清自己在世界中的真实地位。只有当我们发现并理解了自然界的真相,我们才能肩负起一项貌似自相矛盾却又必不可少的任务:我们要重新与自然界建立起和谐统一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维持我们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状态。洛伦茨等人的工作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界最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动物的关系。

朱利安·赫胥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