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红楼启示录》三、回味起来仍然得意(24)

红楼启示录 作者:王蒙


大观园的建设

尊卑长幼的秩序,造成了两眼看天的“唯上”心态,也造就了投其所好的虚伪与机巧。第十七回大观园工程告竣,贾政带着众清客去边游玩边拟题匾额对联,恰逢宝玉在园中,贾政便叫他跟上,欲试其才。清客们了解了贾政心思,便不拿出真才实学,处处“只将些俗套敷衍”,以突出宝玉,以避免抢了宝玉的戏。(敢情“三突出”也是有历史根据与生活依据的。)第二十二回猜灯谜时,“娘娘”(元春)送了一个灯谜来,宝钗“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之后贾母说了一谜,贾政“已知是荔枝,故意乱猜,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方猜着了,也得了贾母的东西”。然后贾政说了一谜,“说毕,悄悄的说与宝玉,宝玉会意,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贾母想了一想,果然不差……”果然不差,连宝玉也参加到这自欺欺人的游戏中去了!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从“礼”的角度“孝”的角度,对于众清客宝钗贾政宝玉诸人的投其所好的行为,甚至应该赞美。为了使长上愉快而设计自己的言行举止,即使在现代社交场合也是值得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当这一套变得如此虚伪造作,又觉令人作呕;偏偏中国人重面子,长上更重面子,即使明知是假的——所谓“贾母想了一想,果然不差”,难道贾母不知道这是“考官作弊”宝玉传递消息的花招么?知其假亦悦之喜之好之,虚伪行事,投其所好,心口不一,自欺欺人的风气怎么能不蔓延起来,深重起来,变成顽症呢?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与诚即讲礼貌与讲真实应该是一对互相约束的矛盾统一。礼不可虚伪。真诚不可无礼。如果在某种特殊情况下需要选择礼与诚,毋宁说,诚、说真话、直言比礼数更宝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