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莎士比亚书店》导读/莎士比亚在巴黎(1)

莎士比亚书店 作者:(美)西尔薇娅·毕奇


文/梁文道

听说乔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先生仍然健在,应该有九十多岁了吧,这位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的老板。前两年我还在一部纪录片里看见他对着两个年轻女孩示范自己理发的方法:点燃一根蜡烛,然后把它凑近头顶,烧一阵子,再不慌不忙地用手拍熄头发上的烈焰。

他这家店已经成为巴黎的地标了,读书人去了巴黎可以不逛铁塔,但不能不去一趟「莎士比亚」。假如你是个年轻而贫穷的作家,觉得有朝一日必成大器,还可以去他那里短住,就睡在二楼的书架旁边搭起来的小床上。不用付费,只要帮他打杂(同时忍受他的怪脾气)。此外,他还提供早餐,你则必须留下照片和作品;也许你有天会真的成名,他的书店就多了一项活见证了。

现在实际营运「莎士比亚」的,其实是他那年轻迷人的女儿毕奇(Sylvia Beach Whitman)。光看这名字,就知道惠特曼先生多么崇拜上一代的毕奇,又是多么地希望自己创办的这家书店能够接得上老「莎士比亚」的荣光。

那当然,早在一九四一年结业的那一家「莎士比亚」根本就不是家书店,而是现代主义的震央,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产房。且看看当年那位老板雪维儿.毕奇(Sylvia Beach)的顾客名单:纪德、莫杭、庞德、曼.雷(Man Ray)、艾略特、梵乐希、拉尔博、海明威、阿拉贡、乔埃斯、安塞尔、葛楚斯坦、费兹杰罗、艾森斯坦……。他们在这里看书、聊天、抽烟、朗诵、办公,甚至在无聊的时候走进来看看自己今天会碰到谁。于是毕奇多了一项奇特的新业务,就是帮人收发邮件和电报,因为许多寄居巴黎的文人干脆把「剧院街.莎士比亚书店」当作自己的通信地址。

然而,真正令到「莎士比亚」名垂千古的还是出版。毕奇推却了D.H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把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转介给其它同行;可是,一部《尤利西斯》也就够了。她怎样全心全力地协助乔埃斯,又怎样让这部文学史上的巨塔突破重重限制进入市场的故事,要知道的人早都知道了,不知道的人就该好好看看她的回忆录《莎士比亚书店》。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出了半世纪的老书要等到今天才有中文版,难道是里头的故事不精彩吗?看看达达主义大诗人阿拉贡,他和其他人一样,迷上了毕奇那美丽的妹妹;但是由于他上一个爱慕的对象是埃及艳后的木乃伊,小毕奇也就不敢轻易接受他的心意了。

这本回忆录最有意思的还不是一大堆着名文人的奇闻异行,而是它们都过度符合大家对这些人的既有印象,典型得不得了:阿拉贡果然是这么地超现实;萨提果然是这么地冷静节制,而且不论晴天雨天总要带一把伞上街。至于费兹杰罗,就和传说一样地挥霍无度。「总是把钱放在他们住家大厅里的盘子上,如此一来,那些要来结帐或者要小费的人就可以自己动手拿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