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莎士比亚书店》如何偷渡一本禁书(14)

莎士比亚书店 作者:(美)西尔薇娅·毕奇


《尤利西斯》稳定成长

莎士比亚书店的版本一印再印——从四、五、六,一直到第七次印刷。因为第几次印刷是用罗马数字标示,所以乔伊斯说这让他想到教宗的称呼。(提到教宗,我要说有个年轻人在前往罗马前到店里买了一本《尤利西斯》,他后来写信告诉我,说他混迹在梵蒂冈的一群听众里,把书藏在大衣下,结果教宗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居然为《尤利西斯》赐福。)让乔伊斯沮丧的是,有些印出来的书是白色书皮,就好像服务生穿的白外套一样。因为第戎那边用完了蓝色的纸,有一些则是为了省钱而印在吸墨纸上。

到了第七次印刷,我把字体换了,而且第一版那些让我致歉的错误也改掉了——或者我该说,我们觉得已经改掉了。我想是法兰克?哈里斯推荐我把稿子交给他一位替《每日邮报》(Daily Mail)工作的朋友校对。这个人是个专业的校对员,他仔细来回看了几次。我自己也看过了,但是因为我不是专业人士,当然也就不算数。第八次印刷的书本抵达后,我拿了一本给乔伊斯,他热切地戴着两副眼镜外加一支放大镜看头几页,结果我听他大叫一声。才一页就出了三个错。

尽管打字出错,《尤利西斯》还是卖得很好,一开始主要是卖给那些位于右岸的英美书店。随着书的名声大噪,所有的法国书店,不管它们以前有没有卖过英文书,都发现了有《尤利西斯》这么一本书,造成需求量大增。全城各地都有人被派遣到店里来买书,他们聚着闲聊,话题通常都绕着书打转,书的重量自然是大家都关切的重点——这件事也让我感到很有趣。我后悔出版这么重的一本书,而他们都因为我出了一本畅销书而赞赏我。他们会把一块块绿方巾铺在地上,或许放二十本《尤利西斯》在上头,再把方巾的四个角抓起来打成一个结,然后把一包沉甸甸的书甩到肩头。接着他们会继续去其他地方取书。因为这个差事,害得他们得常常到小酒馆去解渴。这些朋友们里面有个曾大声用法文念:“一本《酒意利斯》(Un Joylisse)!”还有一次订单交到我手上时居然是写:“一本乔伊斯写的《百合花》 。”

我们把书寄到印度、中国、日本,有些顾客来自马六甲海峡殖民地,而且我敢说,有些顾客还跟沙捞越的猎头族混在一起。至于那些直接来店里买书的英美顾客,在其要求之下,我会把书名伪装成《莎士比亚全集》(Shakespeare’s Works Complete in One Volume)、《快乐童话集》(Merry Tales for Little Folks),或者是其他尺寸相似,但是书名不具争议的书籍。旅客们研究出一种把《尤利西斯》挟带回美国的技巧,但是要进英国就没那么容易了。

《尤利西斯》在巴黎是卖翻了没错,但如果书在英语系国家的一般市面上可以发售,作者与出版商就可以赚更多钱。在非英语系国家的销量毕竟有限。

--------------------------------------------------------------------------------  

[1] 约翰·洛克(John Rodker,1894-1955),英国现代主义诗人与出版家。

[2] 这里作者用的字是Lily,但我想交订单给她的人应该是用Lily的法文Lys:跟Ulysses谐音。

 

《莎士比亚书店》读书网·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