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弯路尽头是绝境,绝境尽头是坦途(2)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作者:鹤阑珊


王阳明开始后悔,不是后悔写了那封信,而是后悔不该再回到官场中来。他在诗中透露说,我的良心是大大地好,但政治场这个世界是他们的,我根本就不该来搅和,现在可好了,想回家当个庄稼汉,都是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奢望了。秦朝顶级宰相李斯后来被绑缚刑场时,对自己的儿子说,我现在特别想牵着宠物狗在家乡溜达。在平时,这是小菜一碟,但当身处绝境时,任何人的一切最本真最低级的想法都是奢望,而人又往往只有在身处绝境时才会有顺境时根本不屑一顾的想法,这实在是心灵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王阳明现在如同掉进了《西游记》里讲的陷空山无底洞,除了荒诞、飘忽、没有安全感,他什么都感觉不到。在某一瞬间他想到了死亡,死亡是身心毁灭最容易的方式,人活着绝对不易,但死亡是最容易的。那些拥有心灵疾病的人在遇到困苦挫折时,往往会选择这条绝境,让身心解放。但这是懦夫才会走的路,王阳明不是懦夫。人在受苦时都会有很傻的想法,英雄豪杰能马上把它从心中清除,而懦夫却会鼓起勇气去实现它。

很快,王阳明就不想用死亡的方式来解决身心上的煎熬了。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他说自己用温习周易的方式来度过无边无际的黑暗。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他度过了1506年的春节,在监狱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把一生所能动的心全都动了。他想到自己求仙学佛的人生路,想到年轻时自命不凡立下的伟大志向,想到在事业与职业间的摇摆,更想到了他人生中的那些意外,最后淡淡一笑,原来那些全是儿戏,真正的大戏,他现在终于有缘观赏到了。

人在经历大困境大劫难时,如果能想得开,并安然度过,那么他的心灵就会以比平时快百倍的速度成熟,从前的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衡量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强大,不是看他一生经历了多少事,而要看他所经历的对他心灵冲击最大的那件事。那件事对心灵的冲击越大,就证明这人的心灵越强大。道教认为,人要想成“仙”,必须要经历一场大病,大病之后才有资格成为“仙人”。现实生活中,人在大病后,心灵都会或多或少地异于生病之前。苦难,人人都想绕着走,可想要“成仙”,必须要经历,他是身心成仙成圣必需的环节。

客观地说,在那个时代王阳明的监狱生涯是小事一桩,刘瑾把几百人打进大牢,除了自杀和被虐待死的人,大多数都活着离开了监狱。可为什么开创心学的不是那些人,而是王阳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