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2013:关键问题》中国经济如何打破减速魔咒(3)

中国2013:关键问题 作者:胡舒立


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经济学家的研究发现,1990年以后,正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表现欠佳,日本相继陷入“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在抚养比下降的过程中,日本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而在抚养比停止下降时,经济增长便明显减速;进而,随着抚养比提高,日本经济陷入停滞。近年来,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的估算,全要素生产率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从1978—1994年期间的46.9%,大幅度降低到2005—2009年期间的31.8%,并预计进一步降低为2010—2015年期间的28.0%。与此同时,劳动生产率提高更多地依靠投资导致的资本-劳动比率升高。在上述三个时期,资本-劳动比率提高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从45.3%提高到64.7%,并预计提高到65.9%。然而,单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资,无论是作为需求方面的经济增长拉动力,还是作为供给方面的经济增长源泉,都是不可持续的。

此外,目前中国出现的投资增长,具有政府主导和资本密集程度高的特征,容易违背特定地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伤害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探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对于未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打破减速魔咒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是一个统计残差,即在经济增长率的各种贡献成分中,生产要素增长所不能解释的部分。其实,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计量技术的改进,这个残差可以不断被分解出可以解释的部分。例如,研究者已经普遍把人力资本的贡献从残差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解释变量。而目前作为残差的全要素生产率,仍然可以被看作是由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两个部分构成的。事实上,改善全要素生产率的秘诀,就是要懂得如何保持这两种效率的改善,并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