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连接》第2章 你若微笑,世界将回报以微笑(4)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 作者:(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当然,快速保持情绪的一致性也并不总是一件好事。如果你回家时情绪很糟糕,你的妻子往往要在弄清真相之前猜测一番。这样,在你解释情绪为什么不好之前,你的坏情绪已经传染给她了,有时甚至会因此导致一场争吵,使不好的情绪愈加不好。

情绪的传染源于人类模仿的天性

情绪之所以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是因为人具有相互影响的两个特性。从生物学上来说,人天生就会从外表上模仿别人,以及通过模仿别人的外部表现,接收他们内心情绪状态。如果你的朋友感觉快乐,她会微笑,你也会随之微笑,通过“笑”这一行为,你也真正感受到了快乐。无论在哪里,酒吧或是卧室,办公室或是大街上,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会下意识地产生这样一种倾向:快速与他人的面部表情、声音和姿态保持同步。结果,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情绪状态。

脸部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地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人们的面部表情就会发生变化,以及为什么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大连接实践

最近,人们对“害怕”和“厌恶”这两个面部表情做了深入研究,弄清了人们是如何根据从外界获得的感觉进行自我调节的。害怕时,我们会睁大眼睛,张开鼻孔,这有助于我们将周围环境“看”清楚,“闻”明白,这跟狗在听见感兴趣的声音时支棱起耳朵是类似的。同样,当我们感到厌恶时,比如闻到难闻的气味,我们会皱起鼻子,眯起眼睛,以减小外界对我们的伤害。感到害怕时我们吸气增加;感觉厌恶时,我们吸气减少。但是,面部表情不仅仅代表个人对外部世界的体验,它已进化为一种与他人沟通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面部表情可能会失去最初的作用。这些变化是随着进化而出现的。

最开始的时候,羽毛仅仅是为了将史前爬行动物的身体与外界隔开,起到保暖的作用。但是,当它们卷拢起来后,就有了不同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飞翔。

我们已具备了读懂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因此,厌恶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面部表情而获得好处,同时,留意他人是否因厌恶而在控制面部表情,对我们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人是很善于捕捉面部表情变化的,哪怕只是极为微小的变化。这一能力受人脑的特定区域控制。人也有可能丧失这种能力,这种情况被称为“面容失认症”(prosopagnosia)。读懂别人的表情可能是实现情绪同步与共鸣的关键环节,然后才能进入情绪传染过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