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子里的中国》永不打烊的工作(1)

日子里的中国 作者:袁岳


永不打烊的工作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在经济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济上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支撑,长期飞速的奔跑,不免让社会与个人都有些疲倦了。职场人士们创造了巨量的社会财富,但也承担着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于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求催促得他们仿佛如停不下来的陀螺,把大量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工作。

※ 问:你能接受加班吗?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落实起来颇有难度。从2003年到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的周平均工作时间均超过了40小时。

于是,加班成为了常态。2012年零点“城市生活调查”显示,17.3%的上班族曾连续三天加班到十点以后。除了日常加班之外,还有32.6%的上班族周末或假期要继续工作。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加班的比例更高。加班不仅延长了上班族工作日的时间,也逐渐侵蚀了上班族的业余生活,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惯性。居然有5.1%的上班族即使在假期没有工作时也习惯性地查收公司邮件,更有46.2%上班族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比非上班族(33.0%)高出10多个百分点。

其实,加班并不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在日本,晚上写字楼里的灯光被称为“劳工之光”,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企业用加薪来迫使员工加班。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一杯茶、一张报、半天工作量的情形比比皆是,朝九晚五是曾经的上班族每天的工作常态,但日本、韩国等国家盛行的“加班文化”随之席卷了中国,甚至有企业开始提倡“满负荷工作法”。难怪当今不少企业在招聘时都会问一句:“你能接受加班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