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子里的中国》健康:一边挥霍,一边购买(2)

日子里的中国 作者:袁岳


如果说王云是个保健实物达人,那么柳叶子则是个保健“吃货”。她的办公桌上瓶瓶罐罐不下15个:维生素E、多种复合维生素、钙铁锌咀嚼片、牛乳钙片、明目养颜蓝莓片、补血阿胶膏、健胃消食片、肠道清茶包、抗疲劳炫活力口服液……每当身体出现不良症状,随手百度一下,说要补啥就买啥,需要吃啥就挑啥,俨然就是半个专家。不能说柳叶子把能吃的保健品都用全了,但她的行为还真真反映出了一种颠覆传统的现象:保健品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2005年零点“居民健康调查”发现:31大城市中,两成以上的受访者服用保健品,且主要用来补充营养和消除疲劳。

与保健养生产品同时火起来的还有五花八门的养生秘技。2009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大众健康类图书达到2.1万余种,有超过400家出版社介入健康图书出版。一本后来被众多专家打假的保健书甚至创下了6个月销售300万册的奇迹。与此相对应的,是保健电视节目的火爆,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保健养生类节目,并且收视率不俗。据报道,北京电视台某频道的一个养生节目在一年内将原时段的收视率提高了8倍。中国老百姓的“养生知识”突飞猛进,各种独门秘籍纷纷被公开,老百姓们看得欢乐,有事没事实践实践,自己诊断诊断。2011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网络调查显示:91.5%的人有过“自诊”的经历,甚至三成人“经常”自诊。

※ 健身房:遍地开花

AASEP(亚洲运动及体适能专业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有2770家健身房,会员数量338万,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9.75%及19.43%。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已经成为不少中国白领挽救身材与健康的另外一种方式。身在格子间,久坐、加班及熬夜造就了他们纤瘦的四肢但颇具分量的躯干,专注、迅速与持久地沉浸于工作之中,他们分身乏术。于是在健身房里放松身心,补充能量,保持身材及挽救健康成了他们的时尚选择。2002年零点“健身消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及武汉五大城市的平均健身运动消费将近650元/年。2012年的调查显示,这5个城市中有16.9%的中产有去健身房的习惯。但这显然只是一个开始。据美国商业信息统计,早在2002年,美国的健身俱乐部就达到17807家。换而言之,美国每一万多人就拥有一家健身俱乐部。根据《2011年中国健身俱乐部调查报告》:香港每万人拥有的健身俱乐部数量大约是北京的3.5倍,而北京已经是中国内地健身房最多的城市。看来,中国在运动上花钱买健康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健康是一种稀有物品,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当我们忙着去讨好健康的时候,其实健康已经开始讨厌我们。一边挥霍,一边购买,这种无逻辑现象的出现,很无奈,也很无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