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子里的中国》迁徙老人:不能归根的落叶(1)

日子里的中国 作者:袁岳


迁徙老人:不能归根的落叶

对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省际人口迁移,中国人口学家王桂新曾有过研究,发现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城返乡、落叶归根的现象比较突出,老年人的迁移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年轻时为了工作背井离乡,年老退休后不再受工作单位的制约,许多人选择回到家乡安享晚年,是20年前最普遍的迁居养老方式。

20年后,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大城市打拼,回到或守在家乡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于是,许多老人们不得不到子女所在的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重新生活。“迁徙”这个候鸟的专有名词,或许,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现状。

※ 来:儿子想父母,父母想孙子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六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失能老人3300万。据预测,2015年和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分别占到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而且,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是“未富先老”,面对“银发冲击”,中国显然没有做好准备,社会保障制度及公共设施都跟不上老年人衰老的速度。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机构拥有床位266.2万张,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

面对这样的养老困境,有着“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中国人自然而然选择了家庭子女养老。而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又不能守在故乡为父母尽孝,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随子女迁徙到外地养老。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让老年人迁徙到子女所居的城市中去。2011年零点“老年人调查”显示,近两成老年夫妻“老来分居”,帮子女看孩子做家务是主因(71.2%),女性老年人此项比例略高(女:71.5%,男:67.6%)

从此,老人们每天的生活就像从山西来到北京的张大妈一样。早晨6点:去菜市场买菜;7点:准备一家人的早饭;7点半:叫儿子儿媳起床吃早饭,伺候孙子明明起床穿衣吃饭;8点半:送明明去幼儿园;10点:回家做家务;下午4点:接明明回家;下午6点:准备晚饭;下午7点:收拾厨房,伺候明明睡觉;晚上10点:睡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