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造Facebook》打进Facebook(2)

打造Facebook:亲历Facebook爆发的5年 作者:王淮


但Facebook有自己的撒手锏——它是一家创业公司。去Facebook的话,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摸索,公司能够给我学习、成长的空间。因为很多东西没人懂,大家在摸索中还可以互相切磋,想想就让人兴奋。

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一定会创业。雅虎给了我去了解大公司里如何分工、交流以及工作流程等的机会,而我不太清楚尚未完全成型的创业公司究竟如何运作,因此想学习一下,这对自己将来的创业会有很大的帮助和补充。去Facebook面试时,我跟他们提到过自己有创业的想法,表示我来是为了走,但我在的时候会认真地做事情,Facebook有能力让我待多久,我就待多久。如果选择Google,就意味着我骨子里面还是希望过稳定一点的生活。这和我一向想搞点事的性格不大匹配。

最终,我在2007年4月正式加入Facebook。当时,我在心里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算这家公司失败了,那我再去其他大公司——这样一段经历对自己的经验和自信心都会很有帮助(其实很顺利地拿到Facebook和Google的Offer,我的自信心已经有了大大的增强),去其他公司也比较容易。即便不去其他公司,我还可以回斯坦福大学转成全职读管理科学和工程硕士学位的学生(当时我在就读斯坦福HCP的课程——参考“关于斯坦福大学半工半读的课程” )。这样想过一遍,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最坏的情况无非是赌上几年青春。

当时,谁也没想到Facebook后来会做得这么成功。我加入的时候,Facebook大概有2000万个月活跃用户,但到2011年底,已经差不多有9亿个月活跃用户。4年半的时间,增长了45倍,占地球人口的15%。扎克伯格本人也没想到,他认为Facebook会比当时的规模大很多,可是不知道会有这么大,远远超出他原来的预期,也跌破了所有人的眼镜。在2012年5月IPO时,Facebook的市值接近千亿美元。虽然这段时间里围绕着估值是否过高、如何将用户转化为商业价值等问题,外界对Facebook一直有质疑,而且Facebook股价的表现在最近几个月内不给力,但我相信,这家我服务过的公司,其潜力远未被释放,未来还有更美好的前景。

从雅虎离开时,我提前一个月跟老板 摊牌了,硅谷那边常见的做法是提前两周,因为我当时手里在做好几个项目,交接的时间要久一点。出于尊重,我提早了一个月。其实后来我发现,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雅虎对员工的反应也很好玩,原来涨工资的幅度都不大,一年大概就3%~8%,一听到我拿到外边的Offer要走了,主管们马上说涨工资,差不多涨了50%。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提示:要求大涨工资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外面拿一个Offer,证明自己的市场价比在公司里的贱卖价更高,然后跟公司进行协商。当然,如果你对公司或者对老板有很深的感情,就不建议这么做,毕竟这样会带来一点伤害,因为这已经体现了你对公司的不忠诚。在硅谷,作为在一家成熟大企业内工作的工程师,想寻找一个能更好体现你的真实价值、尊重你的贡献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

硅谷的技术公司通常不会单方面一味地去强调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更多的是考虑公司本身有什么值得让员工留下来的东西。尝试用产品、理念、理想,以及期权、薪酬、福利等财务激励体系等,通过这一整套东西,来吸引员工自然形成对公司的忠诚度,而不是只说爱国主义式的大道理。一个人热爱一家公司是因为他对这家公司文化的认同,而并非公司反复在那里强调你要对公司忠诚。忠诚,是文化认同的附属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