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第四章 笼中之鸟: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改革(3)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作者:(英)罗纳德·哈里·科斯


国营企业改革让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留存部分收益的权利,但企业仍旧更倾向于在外部的条条块块上做文章,而不是增强自身的实力。实际上,政府欢迎企业与相关主管部门协商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各种规则,从产品的生产定额到原材料的数量,从国家获取的支援到企业可以留存的收益等等。这几乎等同于允许企业自行决定所需原材料供应的价格和税额。一个有能力改变游戏规则的企业,就没有提高自身实力的压力,这是国营企业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企业并不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受消费者青睐的企业也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对于国营企业来说,创新与提高效益的压力依旧太少。

在改革开放年代,对外开放是整个过程极其关键而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看到这一点,任何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叙述都是不完整的,也是误导的。中国的开放政策,尤其是对西方世界的开放,贯穿于整个80年代,并一直延续至今。中国经济改革的每一步都在拉近中国与全球市场经济的距离。

在邓小平历史性访美5年之后,国务院总理在1984年1月访问了美国。同年4月,美国总统里根回访中国,这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的第一次国事访问。中美关系的缓和打开了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路,也为中国商品叩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 同时,中国逐渐成为西方投资的新目标。而这一切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这些明显的变化之外,中美关系的改善同时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施加了微妙但又同等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尤其是在学生们的心目中,美国取代苏联成了新的学习榜样。从80年代开始,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生们把赴美留学看作他们求学道路的最好机会,甚至中国领导人的子女也被送往美国留学,而在四五十年代,他们父母留学去的是莫斯科。

把西方的市场经济引入中国,深圳经济特区走在了全国的最前面。1984年1月,邓小平自建立经济特区之后第一次视察深圳。在目睹深圳的高速发展之后,邓小平称赞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样板。邓小平的南方视察和他对改革开放的肯定,向西方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将坚持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不动摇。根据《日本经济》杂志的报道,在邓小平南方视察之后,“一些主要的日本贸易公司冲到深圳去设立办事处”。不久之后,14个沿海城市也对外开放,这被《商业周刊》称为“中国吸引外国投资的大胆举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