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第六章 从单一市场经济到多元市场经济(2)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作者:(英)罗纳德·哈里·科斯


但中国并没有因对社会主义的坚持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她也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不足。毛泽东逝世后的一场公开辩论,讨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前途、毛泽东到底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以及中国以后将何去何从等问题。1981年取代华国锋成为中共中央主席、1982年成为总书记的胡耀邦,在接受意大利共产党日报《L'Unit 》采访时向自己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问题:“自从十月革命以来,60年过去了。为什么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在发展上超越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中国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也没有阻止他们重新评估甚至欣赏他们在出访中所见的资本主义制度。当时负责工业发展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曾经在1978年11月6日到17日出访英国。王震被英国工人阶级所享受的高度发达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震惊。在出访之前,王震对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大部分来自马克思的作品。王震一度以为自己会在伦敦看到贫民窟以及贫穷与剥削。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在访问结束之时,王震已经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中国对社会主义的坚守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到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

王震所理解的共产主义,等同于他所见的英国的发展程度辅以共产党领导,体现了一种脚踏实地地面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以及对共产党的忠诚。如果没有这种务实的心态做后盾,中国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将会扼杀任何真正的市场经济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最非凡的特征或许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市场化转型的30年中不但没有消亡,而且发展得更加强大。这既非源于共产党本身的坚不可摧,也不是因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是体现出共产党在失败的社会主义试验之后所展现出的组织灵活性与适应性。但中国改革更为卓著的特征是,为了挽救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改革却在不经意间为中国带来了市场经济。在这个中国故事里,特洛伊木马实际上是“实事求是”的微言大义。当转型中的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试验室时,市场竞争的力量开始展现它的魔力。在尝试性的探索中,资源流向了能让其产生最大利润的领域,制度与组织结构的改革促进了集体学习的进程。中国在对毛泽东遗留下的体制修修补补的同时,不断在坎坷曲折的道路上前行,最终在30年后发现,挽救社会主义的改革,引领中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在柏林墙倒塌之后,前苏联国家摒弃了社会主义,中国则开始了以拯救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改革。饥饿的村民在自己的村庄里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的表现超越了国营企业,个体户和创业者的兴起比国营企业的改革更能给城市带来活力,最终,市场经济完胜计划经济,市场终于春回神州大地。中国经济改革的故事是坚强的民营企业家的故事,是勇敢的零星社会试验的故事,也是谦逊又刚毅的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奋斗的故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