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为什么有“病态渴求”(2)

大避险:预警未来中国经济44个谜底 作者:杨连宁


为什么会有一个盲目乐观的信仰?亚当·斯密的解释是,市场上“大多数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才能过于自负,特别容易高估获得的机会和低估丧失的风险,这是任何年代都有的古老的坏毛病。”对于非理性繁荣的解释,黑兹利特的概括更点穴,叫做“病态渴求”!我觉得,病态渴求的解释,离中国更近些——国内经济的暴食暴饮,在于政府有投资饥渴,民间有发财饥渴,但主要源于官员的投资饥渴。投资饥渴说白了,是对丰功伟绩与彰显政绩有“病态渴求”。虽然民间的发财饥渴对一夜暴富的免费午餐有“病态渴求”,但官员的急功近利,才是大干快上的始作俑者,浮躁冒进有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放大效应。最近披露重庆市设立了八大直属公司大举借债,政府的总债务高达5000多亿,而该市的年财政收入只有1000多亿,实际上已经资不抵债了。这种冒进,跟各省市的融资平台是一个路数。领导人举债时多多益善,想没想到该如何偿还呢?

为什么大干快上的浮躁冒进是个顽症?因为官员急功,民间近利总能一拍即合,重蹈覆辙。1992~1994年3年的泡沫与通胀,用了1997~2001年5年的衰退与通缩来调整补偿。当年沿海的过热,你以为仅是股市、楼市泡沫吗?不是的。当年最热的,也是各地修路、建楼、扩城的开发区。除了炒地、炒楼、炒股票、炒期货、炒免税品,更热炒开发区、旅游区,热炒港口、高速路、机场,热炒边贸、出海通道什么的。烧开锅必有泡沫。说实话,我原本不相信海南泡沫会克隆、放大到各地,但正如冯仑所说,“如今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楼市泡沫,就像一个成人看一个婴儿”——当年被乒乓球大的泡沫弄得遍体鳞伤的婴儿,如今更成熟也更大胆了,他如何应对篮球大的泡沫?

33年来沉没成本过高但止损过低,牟利冲动过高但损失嫌恶、风险嫌恶过低。健忘是人的天性,“历史的教训,就是人们从不吸取历史的教训”(黑格尔语)。为什么我断定国内经济会重蹈5年发烧、8年休整的覆辙?因为政府的投资饥渴,民间的发财饥渴,也即官员急功,民间近利的“病态渴求”,这些年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强化了。由此,我判定“明斯基时点”已经到来,逃也来不及了。

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救灾,但经济运行的隐患缺乏预警。每次临危,重大事故狰狞毕现,明火才烧出了隐患,事后补救替代了防患未然。譬如刘志军腐败窝案与“7.23”翻车,翻出了铁路大跃进的危机,预警了投资盛极而衰的转折。再往前,是三聚氰胺事故与汶川地震救灾,预警了2008年的衰退与2009年的救市。再往前的非典防治,预警了公共卫生与全民健康危机;更早的是98抗洪与沙尘暴,预警了盲目开发、破坏生态的危机。厦门远华案,暴露了腐败危机。更早的还有“渤海二号”翻沉事件与宝钢事件,预警了当年的投资危机。总之,33年历史,是一部危机倒逼改革的历史。当下经济再一次临危,也再一次倒逼着改革。

总之,“病来如山倒”,是说你病倒之前并无预警。“病去如抽丝”,则是说你的自愈是缓慢的。但凡病体,都需要一个修复与更新的自愈过程;所谓手到病除的治愈,往往欲速不达,甚至是庸医在邀功请赏。所以,只要你认同病体需要自愈,就能认同发烧多年的中国经济,灼伤了细胞活性,闭合了生理功能,必须调养多年才能康复。为什么?因为虽然貌似内伤饮食加上外感风寒,但中国经济患的不是贪吃后又着了凉的感冒,也不是靠手术与猛药能治愈的急症。恰恰相反,经济过热的顽症是被治来治去治出来的。发烧本身,是被过量激素刺激出来的。体能衰退,是体力被透支了的结果。持续多年的发烧与激素疗法,经济病灶早已转为内分泌亢进与内循环梗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