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闻道集》01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3)

朝闻道集 作者:周有光


既然理想玄虚,不可捉摸,可否不要理想呢?不可!

理想是崇高的希望、前进的向导、精神的支柱。人类智慧高度发展之后,必然出现理想的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这个理想是华夏民族的旗帜,前赴后继,亿万同风。

理想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但是它不是建设国家的具体步骤,不是发展经济的实际方案。历代圣贤都心里明白:理想崇高,现实平凡;理想白璧无瑕,现实瑕瑜掺杂;理想可以一步登天,现实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理想有利无弊,现实有利必有弊。历代圣贤,心中有理想,脚下有现实,从来没有追求大同而鄙弃小康。这是中国的“实事求是”伟大传统。

理想与现实

理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经济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政治从神权统治到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文化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各国发展有先有后,差距很大,但是你进我追,都是向前,没有国家能够长期违背社会演进的历史轨道。

人类已经不能没有理想了,没有了理想就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但是,抬头仰望理想的时候,必须低头看清楚前进的脚步,不可把理想捧上天堂,把现实贬入地狱。

中国建设小康、胸怀大同,发展现实、仰望理想,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苏联适得其反。苏联档案公开后,俄罗斯和欧美历史学者,经过长年的深入研究,清楚地看到,苏联的“没有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和“发达的社会主义”全是空中楼阁。

历史学家恍然大悟:社会主义是理想,资本主义是现实,好比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

苏联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盲目追求理想,鄙视和破坏现实,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走进了历史的误区。

其实,马克思讲得很清楚:建设社会主义必先建设资本主义,要先达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还要联合全世界的工人阶级一同建设社会主义。苏联在半封建半农奴的落后社会基础上,强行一国单独向社会主义冒进,结果当然只有失败。

苏联的失败告诉人们,分清“理想”与“现实”是何等重要!

2009年3月25日 时年104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