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闻道集》08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7)

朝闻道集 作者:周有光


美国通过“世界大学”对世界施加影响。新科技改变了外国留学生的生活,新理论改变了外国留学生的思想。留学生回国以后又去影响他们的同胞。电视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电脑把全世界知识分子联系起来。吸收留学生之外,还到外国去办学。倒如美国以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在中国办理留美预备学堂,后来成为清华大学。“世界大学”是美国潜移默化改造世界的远大政策。

2.化敌为友、助人助己

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军事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美国起先中立(1914—1917),出售军火,谋取大利。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击沉美国船只,美国被迫在1917年对德宣战。赴欧军人200万,支持英法军备100亿美元。1918年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美国起先中立(1939—1941),出售军火,要求“现金自运”,后来改行《租借法案》,拨款70亿美元,帮助英法。法国战败,向德国投降。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只剩3艘不在港内的航空母舰。美国被迫对日德意宣战。1944年美军和盟军从英国渡海到诺曼底登陆,有军队287万,舰船6500艘,战斗机11000架,运输机2700架。1945年德国投降。1944—1945,美国飞机轰炸日本14569架次;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天皇广播投降,美军登陆东京,占领日本,至今美国的航空母舰停在日本横须贺军港。

两次大战,美国都是先中立,后参战,被迫宣战,后发制胜。后发制胜能激励士气,所谓哀兵必胜。但是像珍珠港那样挨打,损失惨重。“9·11”之后,美国提出要改变策略,先发制胜,实际上仍旧是后发制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法国为首的盟国对德国实行“消灭军备、限制经济”的政策。要求德国付出无法负担的巨额赔款,迫使德国狗急跳墙,刺激“纳粹”(国家社会主义)抬头,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的“马其诺防线”被耻笑为地下“柏林墙”。“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对德日改行“限制军备、发展经济”的政策。军费不得超过国家总产值的百分之一,经济可以自由发展。德日经济都得到大发展。德国融入欧洲,德日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化敌为友,政策成功。

战后美国对西欧和南欧17国实行“马歇尔计划”(1948—1951),拨款130亿美元,大规模援助工农业、稳定金融和扩大贸易,使这些国家的生产总值增长25%—50%。资金大部分回流美国,购买生产资料,带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战后经济由此迅速恢复。援助计划表面上帮助别人,骨子里帮助自己,助人助己,双方得益。这个助人助己政策也是成功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