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味道之第一宗罪》处处为家处处客(1)

味道之第一宗罪 作者:梁文道


假设你从来没有吃过客家菜,也从来没听说过客家食制是怎么回事,于是有人特地整治了集客家精华于一席的好菜让你尝尝。这桌菜可不得了,既有下了斑兰叶的柔佛擂茶饭,也有台湾的桔酱排骨,还有不少本地名店的精心杰作,例如泉章居的正宗盐焗鸡、元朗大荣华的银虾蚬肉炒“长远”。好,大快朵颐之后,就请你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这里的每一道菜可有什么共通点?二、如果有的话,那个共通点是不是传说中客家菜特有的咸与肥?三、如果你同意咸重油腻是它们的共通之处,你又晓不晓得它和客家人那股吃苦耐劳、俭朴实在的精神的关系呢?

这其实是我给自己做的一次思想小实验,目的是要测试长期埋在心中的一个谜题,那个谜便是“何谓客家菜”。

关于客家菜,香港有一个几成定论的流行说法,大家都以为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是客家菜馆最鼎盛的时期,不只开到一定有一家在附近的地步,而且人人爱去,无论家宴做寿,还是公务应酬,又多又便宜又好吃的客家菜都是最理想的选择。然而好景不长,香港已经发达,客家菜却没有跟着升级。它依然量大便宜,没有丝毫精致化的打算;它仍旧咸香油厚,视健康养生潮流如无物。终于,遍地开花的醉琼楼如今五根手指数得完,在泉章居请客也不再是件长面子的事了。

没错,这是事实。可是我们真能说这是客家菜的衰落吗?恐怕不能,因为除了这一脉“东江菜”之外,香港还有本土原生的“围村菜”呢。一般人总在东江菜和客家菜之间画上等号,可是别忘了在新界许多围村也是客家人的传统势力范围,他们的日常饮食你根本就无法在东江菜馆里头见得着,难道这些客家人做的围村菜不算客家菜吗?东江客家菜的确是过气了,但本地围村的客家风味却在过去十多年间渐渐崛起;尤其是盆菜,竟然红到连快餐店都不放过它。目睹这番光景,客家菜已衰一说又该从何谈起呢?

当然我们还可以质疑,如果连围村菜也叫客家菜的话,那是否凡客家人所制皆为客家菜呢?为了让问题变得更复杂更有趣,且让我介绍一道不曾在香港东江菜馆露过脸的客家菜:擂茶。

严格地讲,擂茶本来不该算是一种菜,顾名思义,它其实是一种茶或者喝茶的办法才对。最原始最基本的擂茶就是把茶叶丢进一个陶钵里头用木棍擂碎,然后倒入开水冲泡,就和今天日本人还在喝的抹茶差不多。原来中国人都爱擂茶,唐宋两代格外风行,后来就全靠客家人保存它了。我小时候在台湾喝的擂茶是甜的,除了茶叶,还混入杏仁、白果、莲子、糯米和红枣等不同种类的配料,与其说是茶,还不如说是种饮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