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个社会会好吗》自序(5)

这个社会会好吗 作者:熊培云


前面说了,我的抽样有点小问题。所谓人以群分,如果我仅以眼前接触的人来判断中国的未来,以为90%的人想的都和我一样,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一方面,有太多的做着黑暗勾当的人我从来没有接触到;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些我所遇到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光明形象也未必是其精神全貌。不是吗?一个反感香港人骂内地人是“蝗虫”的上海人或者北京人,也有可能为了自己一己之私而大骂那些争取异地高考权利的人是“蝗虫”。

关于人性中的幽暗,美国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在其著作《光明之子与黑暗之子》中有过精彩论述。是的,人类社会不乏光明之子,但是这些人总是把社会变革想得太过简单,甚至以为只要像他们这样的人多做点牺牲,世界就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走。理论上当然是这样,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无以计数的黑暗之子,他们看重的是现实利益。如果时候到了,他们会滑向光明之子一边,如果时候没到,他们只会死守自己的一城一池,甚至与光明之子势不两立。

光明之子之所以功败垂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黑暗之子的力量。在尼布尔看来,虽然光明之子创造了现代文明,但如果不能清醒地理解和应对黑暗,文明成果有可能毁于一旦。光明之子必须明白自我利益在人类社会中的力量,他们必须拥有这种智慧,以便能够为了共同体的利益,引导、调停和控制个体或集体的自我利益。意识到这一点,就知道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可能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因此变得麻木,不论是非。我平时温文尔雅,有时候也免不了会愤怒,哪怕只是些看似微小的事情,比如在用Google查找资料的时候,好端端的网页总是被重置,这种拦截实在令人生厌。谁不厌恶呢?就好比你心急火燎赶到河边,要到对岸去办件重要的事情,你好不容易找到了桥,正要过去,谁知这桥突然被人拆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