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能量(实践版)》你无需得到别人的赞许(2)

正能量(实践版) 作者:(美)韦恩·戴尔


人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大量反对意见,这是现实,是你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是一种完全无法避免的现象。我曾接待过一位名叫奥齐的中年人,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具有“需要赞许”心理的人。奥齐对于现代社会的各种重大问题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如人工流产、计划生育、中东战争、犯罪事件、社会时政,等等。每当自己的观点受到嘲讽时,他便感到十分沮丧。为了使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能为每一个人所赞同,他花费了不少心思。他向我谈起他同岳父的一次谈话。当时,他表示坚决赞成安乐死,当他察觉岳父不满地皱起眉头时,便几乎本能地修正了自己的观点:“我刚才是说,一个神志清醒的人如果要求结束其生命,倒可以采取这种做法。”奥齐在注意到岳父表示同意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上司面前也谈到自己赞成安乐死,然而却遭到强烈的训斥:“你怎么能这样想呢?这难道不是对生命的亵渎吗?”奥齐实在承受不了这种责备,马上改变了自己的立场:“……我刚才的意思只不过是说,只有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如果经正式确认绝症患者已经脑死亡,那才可以截断他的输氧管。”最后,奥齐的上司终于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他又一次摆脱了困境。当他与哥哥谈起自己对安乐死的看法时,哥哥马上表示同意,这使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终于迎来唯一的一次胜利,奥齐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补救说词。上述几个例子都是奧齐在讲述他通常如何与人打交道时举出的,他在社会交往中为了博得他人的欢心,甚至不惜时时改变自己的立场。就独立人格而言,奥齐这个人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人做出的一些偶然性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决定着奧齐的感情,还决定着他的思维和言语。总之,别人希望奥齐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

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并常常做出这种暗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我价值。

一般而言,政治家们往往不为人们信任。他们极为需要得到他人的赞许,否则便会一事无成。因此,他们总是见风使舵,为迎合一些人而表示一种观点,为取悦于另一些人提出另一种观点。一个人如果没有固定的立场,为取悦于所有人巧妙地改变着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他就没有任何诚意可言。政治家的这种行为是不难察觉的,然而要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缺陷则不那么容易。或许你会为不惹某人生气而“保持冷静”,或许你由于担心失宠而违心地附和他人的意见。你知道自己一旦受到斥责就会不愉快,所以为了避免不愉快,你不得不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得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

为了避免落入寻求赞许的陷阱,为了使自己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有必要审视一下促成寻求赞许需要的各种因素。下面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寻求赞许行为的演变过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