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轻,折腾吧》有“用”(1)

趁年轻,折腾吧 作者:袁岳


有“用”:到社会中去学习

社会学也好、新闻学也好、法律学也好,告诉我们的都是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事,以及曾经形成的规则,但不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英国法律曾经有一条规定,就是烧国旗应该被判罪。如果你是一个学过法律的法官,那么你一定会这样判:他烧国旗了,所以有罪。根据刑法第几条第几款的规定,构成了侮辱国旗罪,判处他有期徒刑两年半,完事。但是你想,如果是这么简单的事,还用得着你来学吗?没有学过法律的人都会干。

在英国伊顿公学,有一个学生要在历史课做一个实践,就是采访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要有照片、录音。这个学生的目标就是成功采访宋美龄,跟她合个影,还要能跟她说上话并且有录音。你想想英国伊顿公学的孩子,怎么能够找到住在美国长岛、寓所戒备森严、通常不露面、已经一百多岁的老人家呢?

这学生就在那儿研究、研究、研究……他研究了很多宋美龄的资料,以及宋美龄平时生活出行的规律,发现宋美龄每年都会出席台北市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美国校友会的活动。虽然他以前曾经同宋美龄的秘书打过电话,人家已经拒绝了他,但是他又研究了在纽约地区总共有哪些北一女中的校友,结果他联系上了四位。平时他就和这四位套近乎,认了这些阿姨、奶奶、姐姐,人家都跟他不见外了,所以就告诉他几月几日的什么时候北一女中会搞活动。

到了活动那天,这位学生就到了现场。那天宋美龄当然是一个符号式的人物,大家都在拍照。他第一个拍了照片之后,就跟宋美龄说:“我是来自伊顿公学的一名学生,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寻找你。”因为以前秘书挡住了这位学生,宋美龄也不知道这回事,她很惊奇。“哦?”接着她用英语说,“你能找到我就说明你不简单啊,年轻人,你对我有什么要求吗?”他说:“我没有什么要求,就是最近正在研究‘西安事变’,当然我已经研究了很多史料,但还想知道‘西安事变’的其他一些史事。”宋美龄说:“‘西安事变’当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毕竟最终和平解决,各方都还能够接受。你难道不觉得这是一个很完美的结果吗?”说完以后就走了。就这样,这位学生有了录音、有了照片,成功结课了。

这个孩子为了实现目标,绞尽脑汁地研究了一年,最后达成了目标。这是一个行动。我们可以想象到这门历史课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他在三个月内都会忘掉,就跟普通的历史课一样,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他对“西安事变”记得很牢,而且他对“西安事变”的认识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这位同学的历史老师的方法就很好,他让学生自己选一段愿意研究的内容,用“气”的方法去学。这位同学能够找到宋美龄,以后再找到其他人还不容易吗?再说,宋美龄都能找到,相当于连活文物他都找到了,其他那些六十多岁的名人就都能找到了。世界上的事没那么困难,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你从来都没试过,怎么知道做不到呢?在你们这个年龄,如果给自己设定了一大堆限制,你还能干什么?年轻就是用来折腾的,到了六七十岁老了的时候,再想折腾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你在十八九岁、二十一二岁还不折腾,不就是浪费人生吗?所以,年轻的时候有两样东西很重要:第一是折腾,第二是脸皮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