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轻,折腾吧》国企还是私企?(2)

趁年轻,折腾吧 作者:袁岳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实习生,我认为他的水平相当高,同样是打印、复印,但他能做一件事。他首先统计出每天打印纸的用纸总量,然后做成一页PPT。任何一个东西只要数出数再做成PPT,就叫科学发展观,这是第一步。

其他人在那家公司打印东西那么长时间都不知道,原来一个星期五天里的打印量其实分布是不一样的。星期一用了462张纸,星期二用了543张,星期三用了786张,星期四用了400多张,星期五用了573张,这里还有一个小波动。然后下一周他又做了一次统计,连做几次以后发现,这个波动基本是一致的,这就是基本模式。

他接着干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是统计出每天的打印纸中间有多少张是起草文件,有多少张是正式文件,做出了他的第二页PPT——一个比例图,就是第一天中有多少比例是起草文件,有多少比例是打印正式文件,这样就可以看到用纸来源的一个构成。好了,完成构成以后他又计算出来,如果把所有的起草文件都用双面打印,平均可以减少多少成本。最后他计算出一个节约成本的总水平。

所以打印、复印这件事情,看起来是件小事,其实它从来都是不清晰的,但这位实习生第一次把这件事情搞清晰搞透明,有信息有数据,同时也有解决方案,而且能够作投入产出评估。好了,一个大公司的老板看到一位实习生能把这件小事管成这个水平,他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将来能够当办公室主任。

同一个企业由小到大的时候,实际上企业里的变化是很快的。我自己的企业从创业到现在有将近500人,开始的时候才4个人,你管4个人或7~8个人的时候是一种方式。那个时候,实际上只有你自己是真正全职干活的。创业初期,企业的其他人都是随时准备跑马的,除非他是你的股东,除非他是你的大爷。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创业要拉着家里人,搞家族企业。因为亲戚不好意思逃跑,就算跑了也带不走你太多的钱。俞敏洪刚创业的时候只雇了两个老师,他也是依靠家族的,老婆管财务,老妈是CEO。他搞了十几年都一直是这种模式。

后来公司渐渐发展起来,他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一定要把他的老妈和老婆赶出去。在俞敏洪看来“反正有我没有她”,最后的结果是他胜利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新东方,才有了今天的上市公司。一般上市以后,公司就会变成公共公司,如果他老妈是CEO,还可以上市吗?省了那个小钱,就绝对挣不着大钱。所以一个公司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是很不一样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