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轻,折腾吧》用“递进式”方法(3)

趁年轻,折腾吧 作者:袁岳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研究方式是在测试时把所有的关键指标化作旁人、旁物来问。比如我们问一个人:“你觉得生活在上海安全吗?”“安全!”“假定说有人敲你家的门,你会开门吗?”“不开!”“为什么?”“怕!”你发现抽象的概念和现实的情景之间是不一样的,所以得把问题情景化,这叫焦点转移法。

还有一些东西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我们意识层面的东西和我们下意识层面的都不一样。比如分析小孩子的梦境。你问:“你做什么梦了?”小朋友会告诉你他的梦很有意思。据说麦当劳以前做的那种小玩意、小礼品,就是根据小孩子的梦做出来的。

小孩子的梦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梦的记忆性较高;第二,同现实比较接近;第三,画面是彩色的。这是很多小孩子的梦的特点。此外,还有一些东西挺有意思的,比如人格画法,其中有一个叫作动物刻画,就是让小孩子把自己的妈妈想象成一种动物刻画出来,“觉得妈妈是什么动物?”“像老虎。”“那她有什么特点?用两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妈妈。”“很凶恶,每次都龇牙咧嘴。”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东西原则化、人格化。比如我们说某个品牌的时候,你会说:“你们公司的这个品牌很好,或者说这个公司很好。”现在请把这个公司人格化,你就要联想它是个男的还是个女的、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文化程度高低等。

学会了人格化之后,现在我们想象五家公司,这五家公司是你比较想去的,它们会是哪几家?然后你再想象,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主管,对情况非常了解,那么请介绍一下,这家公司是个男性化的还是女性化的?最后我们把这五家公司放在一起,如果现在这五家公司都是人的话,第一感觉中你最想跟谁说话?很多人搞不清自己心里到底喜欢什么,那么这种方法可以从下意识里帮助你找出一些东西来。

比如一个人想象“联想”这个公司是一个中年的很有气质的女性形象。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对这个人而言,这家公司需要增加对他的一点儿安全感,不要保持那么远的距离,但是又不要显得太世俗,跟一个大妈似的。

人格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人往动物的方向去想,另一种是把东西往人的方向去想。你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你的分辨能力提高了很多,而以原来的形态,不见得能看出来很多问题。换个角度的话,你的判断力会更加清楚。我们称这些方式为可抗体,心理学中叫“投射体”。

其实我们的语言被污染的程度最高。所以很多语言都不能很清楚地表达我们自己的意思。而大部分的投射法,都是用图形、影像、比喻等诸如此类的形式,用比较单纯的语言逻辑的模式来表现,这就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