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趁年轻,折腾吧》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哪里?(3)

趁年轻,折腾吧 作者:袁岳


在主观不确定性中,我们最缺的一般有两样东西:人脉和爱好。社会资源都是与人脉分布联系在一起的,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人脉的人通常会好活动得多。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人脉的人往往有机会把思想中考虑的可能性转变成为实际操作。大部分同学遇到喜欢的职业,要么就靠强攻,看到这个单位就去报名,就海量地投放你的简历;要么就靠偶然,反正没有工作,这儿有个位置就在这儿先干着吧。如果你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那这么个位置在哪儿你就更不知道了。

客观不确定性就是那些职业或者职位的状态,还有技能。其中,技能中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公认职业技能,还有一个叫专业职业技能。通常理、工、农、医这类专业都是技能型的,在它们的课程里面,技能所占的比重很大。什么叫技能呢?它通常是用除了大脑之外的其他器官来完成的。比如哲学,只需要动脑子。有的人说自己很有思想,但是他从来不写东西,只说。这没用,因为你没有技能。如果思想没有累积、没有表达、没有传达、没有沟通、没有利用,那么这个思想就是废物。

从职业层面的意义上来讲,这种空洞的思想是没有用的,因为它不是技能。技能一定要用实际的形态把它运用出来,所以有的人讲,职业化就是人做工作的时候,必须用自己的一个器官为其他人服务。这个器官要把某些行动专门化,有专门的要求,并进行不断地、反复地实践,使它练到一个非常熟练的程度,熟能生巧,这就是技能。

像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有解剖过猪的,有宰过鸡的,有剖过鱼的,有杀过虾的,如果他们一回都没有做过这种实验,那么心理上是过不了关的。我学过法医,上过解剖课。第一次解剖人体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要解剖自己似的,下不去刀。我一个朋友在医学院是生化学专家,他一周要给病人开16次刀。每周都要做16次手术的话,每月基本上要做40~50次,一年的话就是400~600次,那就相当熟练了,这就叫技能。

技能就是不断地动手,而我们学的课程中需要动手的东西很少。我们有很多课程都不用动手,比如心理学,就是谈一谈理论。但是大部分人到社会上要有专业的应用,比如做销售应用的是销售经验,HR用的是管理经验,如果把你派到一个班级里做心理咨询,那用的是实践经验。如果你只听过从来都没有练过这些技能,那是不行的。有一个屠夫给你讲杀猪课,然后给你一把刀你就会杀了吗?但即使你没有上过课,给你几头猪实际上手几回就会了,所以这个主要是操练,不是讲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课,上技能课的时候老师讲得很少。他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发一份资料,让学生们回去熟悉一下,第二天上午上课讨论时,老师点名让学生们发言,学生们发完言,很好,下课。这就是在锻炼科技技能,老师不会讲很多,分析一二三,说白了都没用,过三天就忘了。他会让你想,让你说。

你们想想在学校里学的课,等到三个月不用以后能不忘记吗?像有些课,要到田间地头种麦子。你要选种,栽下去,处理杂草,还要喷点儿药,做过之后是不会忘掉的。我从小就跟老妈一起种过麦子,经过这么多年还是没忘。我老妈虽然上年纪了,但是她还下地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