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众病之王:癌症传》屠宰场(1)

众病之王:癌症传 作者:(美)悉达多·穆克吉


随机分配的筛选试验是烦人的。一个问题要耗时多年,而且需要大规模的项目工程才能找到答案。(但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H·J·德·科宁(H. J. de Koning), 2003年

《肿瘤学年报》(Annals of Oncology)最好的“医生”似乎对疾病有第六感。他们能感受它的存在,知道它在那里。在任何知性过程还不能对之定义、分类,并在用语言描述之前,就能感知它的严重性。病人对于医生的感觉也是相同的:能感到他的专注、机警和严阵以待;知道他的关怀。每一个医学学生都不应该错失观察这种境遇的机会。在医学史上,这是最富有戏剧性、剧情、情感和历史性的一幕。

——迈克尔·拉克姆(Michael laCombe),1993年

《内科学年鉴》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世纪40年代,在贝塞斯达(Bethesda)这个被人比作郊区高尔夫俱乐部的一家研究所建筑里,肿瘤学的新型武器被应用在活生生的病人身上。

1955年4月,马里兰一个潮湿的春日里,国家癌症研究所新招募的一位叫作埃米尔·弗雷瑞克(Emil Freireich)的研究员,走进红砖临床中心大楼的新办公室。他恼怒地发现门牌上他的名字竟被拼错了,后面五个字母都不见了。门牌写成了“埃米尔·弗雷(Emil Frei)医学博士”。“我的第一个想法当然是:这不就是政府部门的典型作风吗?”

其实名字并没有拼错。弗雷瑞克走进办公室,遇到了一位自称“埃米尔·弗雷”(Emil Frei)的高个子年轻人。他自己的办公室就在隔壁,上面的名字拼写正确。

尽管名字如此相似,但两位埃米尔的个性截然不同。弗雷瑞克年仅35岁,刚刚结束在波士顿大学的血液学研究项目。他个性张扬、脾气火爆并富有冒险心,说话又快又冲,在洪亮的声音之后往往发出真情流露的爽朗笑声。他曾经在芝加哥库克县医院步调飞快的“55号病房”做过实习医师,由于他的表现令医院非常头痛,以至于被提前解除了合约。在波士顿,弗雷瑞克与切斯特·基弗(Chester Keefer)一起工作,后者曾和迈诺特共事,曾在“二战”中主导生产青霉素。抗生素、叶酸、维生素和叶酸拮抗物,这些东西进入了弗雷瑞克的灵魂。他非常欣赏法伯——不仅欣赏法伯的心思缜密和专业素养,更欣赏法伯的不守礼仪、易于冲动、大义无私,他能快速说服捐助者,也能瞬间激怒敌人。弗雷后来曾说:“我从未见过弗雷瑞克有稳重的时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