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2.2.全面抗战后新闻纪录电影的发展(1937-1945)(1)

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史 作者:高维进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寇入侵华北并向内地推进,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时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在这种政治形势下,在“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中国军民进行上海抗战后,在周恩来同志的策划安排下,上海影剧界组成十多个上海救亡演剧队,电影导演、演员等大多参加进来,到内地进行抗日救亡演剧宣传活动。上海的有些电影厂遭到战火破坏,在一段时间里,私营电影厂除个别迁去香港外,大多停止活动。只有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经营的电影制片厂迁移到后方,除拍少量故事片外,曾在一段时间里大量摄制新闻纪录片。先在武汉、后到重庆。1938年前后的武汉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抗战文化工作特别活跃。武汉时期可以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个阶段。由于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付诸实践,中国共产党的一些主张在抗日文化宣传工作中起到很大影响。就使抗日的文化宣传工作得到很大发展。这时周恩来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任副部长。在政治部下设有几个厅,第三厅管理文化宣传工作,由郭沫若担任三厅厅长,

阳翰笙担任三厅主任秘书兼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的编导委员会主任,并有一批进步的电影工作者参加到“中制”去,这就对其制片方向产生重大影响。阳翰笙于 1938年还在《抗战电影》中提出建立国防电影的五点建议,其中谈到新建的制片厂,重要的任务是向民众进行抗日宣传,内容应该多方面反映“我们在抗战中的生活”,“应该注重新闻片”,“以达到迅速及时配合抗战宣传的目的”。在这种种影响下,武汉时期抗日爱国的电影工作者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顺应时代潮流,使抗战的新闻纪录片成为主流,日渐发展。

中国电影制片厂的抗战影片

中国电影制片厂,原来是当国民党部队在江西围剿共产党、进攻中央苏维埃区域时的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下辖的电影股,于 1935年创立。移至武汉后改为汉口摄影场,主要拍摄反共的新闻纪录片。曾摄制过《电影新闻》30余本。抗战后改组扩充为中国电影制片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