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自由而美丽》鲍勃·迪伦(1)

因自由而美丽 作者:黎戈


鲍勃·迪伦,摇滚乐及其他我该保持沉默的东西

鲍勃·迪伦,六十年代的民谣歌手,行吟诗人。打出这几个词,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对此保持缄默,因为我对民谣实在是概念模糊,约莫知道是一种叙事性歌曲,不像纯粹的情歌那样扁平和干瘪,仅此而已。对诗我则是百分百的诗盲。而我相信,一个歌手的浓烈精神指数,一定是溶解在他的歌曲里的,就像一个演员的肢体语言,一定大于千言万语一样。

前一阵子看乌兰诺娃传记。有一张照片是她肃立在雪意沉沉的窗口前的背影。后来看传记里写这个女人身上有股子安静的力量,她从不与任何人发生情绪上的对抗,受到羞辱的时候,也只是默默地转过身去,等她再转过脸来的时候,表情如旧,你一个情绪的接缝口都看不到。能用沉默来表达愤怒的人,她骨子里承重的优雅,全溶解在那张背影的照片里了。画传一般都是垃圾信息的杂烩,但是看演员的资料一定要看画传,就像赫本的一张笑到智齿,毫无杂质的照片,比一万句“上帝给你两张手,是为了让你腾出一只来照顾别人”更加直指人心。

迪伦的照片,倒是看过的,太文青了,眼睛里有湿漉漉的诗情。声音也听过,奇异的向上浮的声音,好像要背弃时代似的。看他的传记,倒让我安心不少。眼睛里的那水,全给挤出了,行文非常地干爽。我想激起我兴趣值的也许是这个人附着的年代。他出生在1941年,二战正在欧洲战场上打得如火如荼,混乱像拳头一样把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击得粉碎。好像星座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样,那个时代出生的人,一辈子都活在新旧时代的接逢处,被吞吐着。1951年他上小学,和数学语文并列的课程是防空。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在听到警报的时候躲到桌子下面。苏联空军随时会从天而降,怀着嗜血的杀性割断他们的小脖子。六十年代搞学薄雾浓云愁永昼运,在街上筑起石头碉堡。爆炸的街道、燃烧的怒火、催泪瓦斯、无拘束的性人比黄花瘦爱、反金钱运动、原始公社、学生试图控制国立大学、反战等等等等。最好玩的是,这些元素在他们的中国兄弟身上都能找到。五十年代对西方世界的被迫东篱把酒黄昏后害妄想症,全民备战,六十年代的金水桥宣誓,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毛主人比黄花瘦席语录、格瓦拉手册、卡斯特罗传记……连斗争工具都是一样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