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数字眩晕》赤裸相见吧(1)

数字眩晕:网络是有史以来最骇人听闻的间谍机 作者:(美)安德鲁·基恩


6.赤裸相见吧

在2011年3月召开的西南偏南(SouthBySouthwest)大会上,杰夫·贾维斯在其名为“赤裸相见吧:公共性的好处vs隐私”的演讲中指出,社交媒体革命正在让我们回到工业化以前的“口头文化”时代——所有人将分享越来越多关于真实自我的信息。在贾维斯看来,这种“公共性”将打造一个更为宽容的社会,因为每个人的每件事都将被知晓,故而像同性恋这样的传统社会禁忌将被摧毁。贾维斯认为,通过在社交媒体时代公开表示自己的性取向,同性恋者摆出“太糟了,我和你们一样出名”的姿态。

因此,在他演讲之前发布的一篇博客日志上,贾维斯写道:“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你自己”。他认为,“我们的声望取决于与全球网民分享自我身份中越来越多的特征”。贾维斯引用了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哲学家大卫·温柏格(DavidWeinberger)的一句话:“透明化行为必须是一项宽恕行为。”

杰夫·贾维斯还援引了德国社会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Habermas)的社群主义理论,指出社交媒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打造十八世纪咖啡屋之“公共领域”的机会。但是,哈贝马斯的理论太过晦涩,而十九世纪的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更能帮助我们了解工业化以前生活中的“公共领域”;他关于新英格兰清教徒生活的《红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度拘谨的小镇社会,而希望做真实自我的个人在这个不宽容集体的睽睽下难有隐私。

我们不需要回到十七世纪的波士顿去把《红字》挖出来。今天,这本书在互联网上已随处可见,比如在Topix这样的社交论坛上,行私刑的暴民已经公开将那些尚未被证实有任何罪行的个人描述成恶魔。《纽约时报》指出:美国农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通常以“流言蜚语的中心,在关系缔固、思想老旧以及匿名尚属新概念的社区里掀起广泛的愤恨”为特点。例如,在密苏里州MountainGrove这个小镇里,一位养育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在Topix论坛上被称为“怪物”和“有艾滋病的吸毒婊子”。美国农村和互联网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一个小城镇,”一位来自MountainGrove的网上流言受害者解释道,“谣言永远不会灭去。”

又如《时代》杂志所述的“社交媒体世纪大审判”——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对一位被指控谋杀其两岁女儿凯莉(Caylee)的年轻母亲凯西·安东尼(CaseyAnthony)进行的审判。《时代》称这个案件“极度缺乏说服力”,但这并不能阻止网络暴民们将社交媒体转变成“大量舔着嘴唇的嗜血者的舞台”,并充斥着这样的Facebook评论:“如果陪审团无罪开释她,我就要向他们呸呸呸……她是有罪的!有罪的!有罪的!将凯西绳之以法!”

悲剧的是,这个集体宿舍的理想以及贾维斯的“赤裸”建议远远超出了“数字网络生活”这个愚蠢比喻的范畴。在Web3.0的世界里,透明化不一定能给诚实之人带来回报。实际情况是,社交媒体的开放式架构经常会鼓励那些完全不诚实的人去破坏无辜人士的名誉。在我们的超知名度时代,一个摄像头和一个Skype账号就足以完全毁掉一个人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