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月光花》爸(9)

月光花 作者:默音


云南人都爱喝,我的初中死党们尤甚。他们大多在政府和事业单位担任中层职务,日子丰裕,时间阔绰。我几年没回来,被他们当成了聚众的理由,不得不三天两头和他们在镇上吃饭,每餐都以有人喝高了收场。要是不去吧,会被说成是“不给面子”。此类聚会向来是男多女少,我夹在一群开始发福的男人们中间,畅聊南北,叙旧打诨,偶尔有几次,何琴的影子沉沉地掠过心头。

在一场酒局上,我偶然听小六说起,才知道爸的一百亩打哪儿来的。在信用合作社当主任的小六比少年时代胖了两圈,据说练就了同学中最绵长的酒量。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放心,那笔贷款没利息,玉米虽然利润不高,顺利收了就能还上。咱们老同学,帮你家是应该的。哦,你该谢谢阿奎,要没有他,我一个人也搞不定。”农林处的阿奎隔着桌子冲我举杯,我只有愕然的份儿。

原来,宁县有个农民科技致富基金,我爸不是搞科学种田,本来不符合条件。小六和阿奎一合计,把事情给办成了。用小六的话说:人头熟,好办事。

阿奎问过我,为什么我家这么大张旗鼓,却不种“动力一号”。我这时已经知道“动力一号”是赖威在西南各省主推的项目,心头有结,说话就有些呛人。“等到人人都种吃不到嘴的玉米,农业变成别人的产业,你这个农林处的头头就知道厉害了。”

好脾气的阿奎苦笑着说:“你忘了,我们县从来都不是产粮食的,以前种烤烟的人现在都改种‘动力一号’了。能赚钱的事谁不想干呢?大头,说真的,我有点搞不懂你家。”

我在心里说,我也搞不懂我爸。

有了车果然不一样,爸每隔一两周进一次城,和我待半天到一天。大部分的时间,我独自过着所谓的“地主”生涯。一百亩分散在相邻的几个村,打理的人是从各村请的,统筹则有爸的老友崔木匠,我只是个学徒。

崔木匠早年当木匠,骑摩托车摔伤了手,只好搁下木匠生涯。他脑子活络,学什么都快,受伤后帮人打点果园和农场,动嘴不动手,过得也不赖。他惟一的毛病就是贪杯,如果不是酒后骑车,也不至于废了一只手。他常年缩着没有知觉的右手,除了夏天,一年三季套件现在没人穿的灰色中山装,仿佛在学周总理的架势。他长得粗黑敦实,更像是连续剧中的八十年代村镇干部。

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得追肥,去雄的标准如何,该做多少回砍除杂株的繁琐工作,全是崔木匠定的。爸说过让我有事问他,我干脆带了两瓶酒去他家,请他当顾问。不知是“顾问”这个词还是两瓶白酒发挥了效果,老爷子答应得爽快,每天尽在一百亩间转悠,敦促别人干活。我不愿闲着,把本村的两分地留给自己练手。我很快晒黑了一截,掉了两斤,照镜子时觉得自己又黑又瘦,有点像一个人。想了一会儿才意识到,像何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