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第十章(1)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 作者:(日)井上清


甲午战争中日本确立对琉球列岛的独占

在1872至1879年琉球处置时期,天皇政府在解决边境的归属问题和确定自己的统治领域的同时,还竭力向外扩张。除“琉球处置”以外,按时间先后,还有以下事件:

1873年9月至10月,政府内部对征韩论展开辩论,西乡隆盛等的征韩派失败。

1874年2月至12月,侵略台湾。

1875年5月,与俄罗斯签订千岛桦太交换条约①。自幕府末期开始的在桦太的日俄边境线之争,以日本让步结束。日本放弃了对桦太南半部早已持有的所有权利,该岛全部划入了俄罗斯版图。同时作为补偿,俄罗斯把千岛列岛中得抚岛以北的诸岛让给了日本,这些岛屿再加上择捉岛以南的日本原有领土,千岛列岛已全部归日本所有。当时,无论是这些岛屿的经济价值,还是其军事地理的重要性,都远不及南桦太。

①即“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亦称“1875年圣彼得堡条约”。——译注

1876年2月,朝鲜被迫签订“日朝友好条约”及其附带的附属贸易章程。日本想通过侵略弱小邻国来弥补损失,补偿其被强大的俄罗斯夺走的领土利益,挽回一些国家威信。同时该条约的签订与前文所述的“琉球处置”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876年10月,日本通告世界各国,小笠原诸岛由日本政府管辖。在幕府末期,英国和美国都声称是本国人先登上这片无主地的,主张对该岛拥有主权,并因此一度与日本关系紧张。从近代国际法则的角度来看,英、美的理由并不比日本的逊色,如果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权利,日本是不可能独占此地的。但是当时的美国政府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论调,即在远离本土的地方拥有领土是不利的。因此1873年,美国全面放弃了拥有小笠原岛所有权的主张,转而支持日本。英国仍旧坚持自己的权利,但它从全亚洲政策的长远目光来看,认为与其为了太平洋上的小岛与日本搞僵关系,还不如索性让给它,以此把日本拉到英国一边加以利用,使其成为大英帝国在东亚的前哨更有利。因此,自1875年起,英国也就默认了日本的主张。日本这才得以获得占有权①,并进行了上述通告。

①参见《日本外交文书》第5至9卷(明治五年至九年)中有关小笠原岛的文件;幕府末期与英美的谈判参见大熊良一的《千岛小笠原岛史稿》。

通过上述的各年大事可以看出,天皇政府一方面无法与俄罗斯、英国和美国对抗,只能一味地让步,或是捡些小恩小惠而已。另一方面对朝鲜国、清政府及琉球国则始终采取高压、扩张政策,力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实力的匮乏又使其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琉球王国不得不放弃了与中国的关系,其领土被日本“处置”即吞并了,但日本原本的打算却是:如中国提出某些条件,则让出一部分土地给清政府。瓜分琉球问题与钓鱼群岛的归属问题在此虽无瓜葛,但与下文却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有必要简述一下其经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