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第十章(5)

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 作者:(日)井上清


1895年1月甲午战争时期,贵族院通过了“冲绳县县政改革建议”,在提案理由的答辩及讨论中,反复强调的只是“冲绳为东洋枢要之地”、“军事枢要之地”,强调必须改革这个要冲的县政“以备海防”。由此可知,冲绳仅仅是在军事上受到了重视而已。②

①天皇政府早已策划“征韩”,并因此与中国关系恶化。1882年朝鲜壬午事变(朝鲜士兵针对朝鲜政府及日本军事教官发动叛乱,并与汉城市民的反日斗争结合的事件)之后不久,为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日本开始扩张军备,并因而增加赋税,准备与中国开战。1884年11月,金玉均等的开化党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但仅3天后就在清政府支持的朝鲜保守派的反击下垮台了,驻汉城的日本大使仅以身免,逃回日本。此后日中两国出兵朝鲜,日中战争的危机一触即发。但此时日本政府尚无发动战争的自信,翌年(1885年)4月,首相伊藤博文作为全权使节亲自出使天津,与李鸿章进行谈判,缔结了《天津条约》,约定日中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今后出兵朝鲜时应相互通告。从此,天皇政府倾其国力,在军事、政治、外交、财政、思想等各方面着手准备对华战争。

②参见琉球政府编《冲绳县史》(四),“教育”第6编第2章;《大日本帝国议会志》。

政府备战甲午战争,在冲绳县也投下了巨大的阴影。1886年3月,井上外相在修订日清条约的谈判中断然拒绝加进琉球问题。与此同时,缔造了“大日本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对华作战的狂热支持者、时任内务大臣的山县有朋中将带领天皇的侍从前往冲绳视察。第二年(1887年)4月,长州出身的预备役陆军少将福原实被任命为冲绳县知事。军人被任命为冲绳县知事,这尚属首次。当年11月,首相伊藤博文率领陆军大臣大山岩、海军军令部长仁礼景范等搭乘三艘日本当时最先进的军舰,在冲绳作了为期六天的视察。伊藤当时还作了一首题为“奉命巡视琉球”的汉诗。其诗曰:“谁知军国边防策,辛苦经营方寸中。”①毋庸置疑,吟咏此诗的伊藤和位居内相的山县中将视察琉球的目的,当然是为发动对华战争作准备。

1894年7月,日本一切准备就绪,在英帝国主义的支持及唆使下②不宣而战。25日,海军在丰岛冲附近偷袭了清政府的舰队;29日,陆军在朝鲜的牙山、成欢偷袭了清政府的陆军,发动了对华战争。之后,日本于8月1日才正式宣战。而当时的中国在思想上、政治上毫无对日作战的准备,军备也刚刚开始现代化。

①见比嘉春潮著:《冲绳历史》(1959年,冲绳时代社刊)。

②详见井上清著:《条约修订》(岩波新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