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自序(1)

16型人格的自我修炼 作者:彭萦


自序

1991年的时候,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一名叫卢刚的中国学生因为没有赢得一个奖项而枪杀了自己的导师和他的几个同学,最后饮弹自杀。所有美国媒体对这件事的报道都聚焦在这个中国学生的自身问题上——从性格上来看,他是一个“脾气不好”“性格中带有一种邪恶特质”的人;从态度上来看,他“相信枪支是用来调整哀伤情绪的手段”;从心理角度看,“他感到自己受到了挑战”。但是,中国媒体的角度却和美国的完全不一样,说的都是“他和导师的关系似乎不是很好”“他和那些被他杀害的学生长期以来处于敌对的关系”“他和其他中国人疏离”。中国媒体剖析的是环境如何诱发他作出这样的行为的。

这其实不仅仅是媒体报道角度不同的问题,更多的是东方人和西方人在思维上的根本差异。

理查德·尼斯贝特在《思维的版图》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鸡、牛和草,这三样东西,你会把哪两个东西划归到一起?

东方人的回答更多的是,草和牛放到一起,因为牛吃草,所以它们的关系更紧密。而西方人的回答更多的是,鸡和牛划一起,因为鸡和牛都是动物,而草是植物。西方人更看重按类别来区分事物,而东方人更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且我们更不习惯把事物进行归类。

作为一个MBTI性格分析师,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给人归类。你是内向,他是外向;你是直觉,他是感觉;你是情感,他是思考;你是判断,他是知觉。可是,有的时候,有人会和我说,我不想被归类,我不想被贴标签,我就是我,我是独一无二的!

是的,归类的思维方式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不好在哪里?

参上、禅山、长衫、缠上、蚕桑、沧桑、厂商……你能准确地念出这几个词吗?

我生于南方一个小城市,十八岁那年才来北京上学。在那之前的十八年里,我说话从来不分平舌和卷舌、前鼻音和后鼻音。对我来说,平舌和卷舌是一样的,前鼻音和后鼻音也很近似。即便是打开电视听字正腔圆的《新闻联播》的时候,我也听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可是,当我来到北京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听不懂我说话,所以当我那些北方的朋友一脸疑惑不停地说“啊?什么?”的时候,我就得把平舌、卷舌、前鼻音、后鼻音排列组合里的每个搭配说一遍,直到朋友恍然大悟:“啊,你说的是沧桑啊!”

这就是归类第一个不好的地方——当你太关注归类的时候,你就很难区分在同一个类别里两个很相似的东西。

在大学里,大部分时候学生不会太在意分数的一两分的差异。但是这一分的多少刚好是在及格线上的时候,你就会天天缠着老师和助教,求爷爷告奶奶非要添上那一分了。因为少了这一分你就是不及格,多了这一分你就是及格。甚至有些时候决定你命运的不仅仅是一分。清华保研都是按平均分的排名来进行筛选的,有一年某一个系有一个学生仅仅因为平均分小数点后的第四位之差而被挤在了保研名额之外。他就这样戏剧性地和保研失之交臂了。但这个学生和他前一名的学生在成绩上差异很大吗?他们的学习能力会有明显差别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