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窃言盗行》成林的树木:事情社会性的一面(2)

窃言盗行:模仿的科学与艺术 作者:(英)亚历克斯·本特利


我们也许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其实仍然会这样做。我们读到一些最新的研究,了解到人们在心理学实验室中如何选择巧克力棒和薯片,或者女性在计算圆周时大脑的哪个部分会被激活,然后就把这些规律上升到整个社会——人们会如何购买产品、如何应对危机或者如何改变日常生活中的节能习惯。不过这种单纯的模式照搬一般都行不通,倒不是因为实验本身有错,而是因为量变真的会引起质变。意识到这一点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群体行为,如同物理学家马克·布坎南(Mark Buchanan)所说的,个人就像一个个“社会原子”。不过,我们不仅仅是社会原子。在大部分社会状况下,把人想象成原子并不能带来任何帮助,因为我们不会在动量和能量守恒的状态下相互碰撞然后弹开,也不会毫无目的地在空间中扩散。人类的互动与原子大不相同。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类社会层面的研究,而这一研究应该以合适的复杂程度进行——既不是简单地把人当作弹珠或者绝对理性的主体,也不把他们看作接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病人。很难想象人类行为的不同方面会各自单独演化,然后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演化成果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就好像我们不能只看到汽车技术发展当中的一个方面,如燃油喷射系统,而不考虑它是如何与点火线等汽车其他部分共同发展的。正确的方法之一是树形分析的方式,这也正是我们在本书中采用的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