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外传奇》破冰之举,拯救蓝婴(8)

心外传奇 作者:李清晨


1941年7月,布莱洛克的老东家,霍普金斯大学医院也来范德堡大学挖墙脚了,他们愿意同时为托马斯提供职位。这下,布莱洛克在阔别母校十六年之后,终于得以以外科总掌门的身份重回故地大展拳脚;而托马斯为了知遇之恩与事业发展,也不顾父兄的反对离开纳什维尔来到巴尔的摩。

1985年出版的托马斯自传中提到,塔西格的造访是在1943年,当时,她动情地向布莱洛克描述着那些可怜孩子的惨状,这些蓝婴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外科手段让肺得到更多的血液。布莱洛克接受了这一理论,两人一拍即合,他也认为肺血流的缺乏是许多先心病患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原来,在此之前,布莱洛克在实验室里曾试图通过吻合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来建立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不过幸运的是,他失败了。

是的,他没能通过这种分流如愿地建立肺动脉高压的模型,实在是一种太过幸运的失败。因为这恰好说明,在肺循环中,可以在不增加异常压力的情况下增加肺的血流量,而这不正是塔西格所需要的吗?通过反复在实验室中进行动物实验,设计并改进吻合血管的方案,布莱洛克-塔西格分流术(B-T分流)的雏形得以确立——吻合锁骨下动脉与肺动脉。那么谁将会成为第一个接受这种手术的病人呢?毕竟,还没有人敢尝试对这样脆弱的蓝婴进行有关心脏的手术。如果手术成功,那么这个孩子将成为第一个受益人;如果失败,那……

艾琳·撒克逊(Eileen Saxon),女孩,出生于1943年8月,早产。小撒克逊刚出生时,只有1105克,出生后不久医生就在听诊时发现了心脏杂音,可怜的小家伙直到四个月时体重才长到2900克。最初,塔西格认为这个孩子只是患有室间隔缺损;到了患儿八个月出现活动后青紫及缺氧发作时,塔西格才意识到,这个孩子也是一个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当时超声技术还没有出现,心脏造影技术也没有在临床应用,诊断方面除了基本手段视、触、叩、听(听诊器)之外,就只有普通的胸部X射线片了。塔西格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已经将诊断水准发挥到了极致。

1944年6月25日,撒克逊住院了。即使是在持续吸氧的状态下,她还是显得那么羸弱,仿佛随时会撇下父母回到天堂。三周后,这个孩子被安排出院,因为当时所有的医生都觉得她没救了。在某些弃婴十分常见的国家,也许孩子此时已经被抛于荒野变成了一坨冰冷的尸体;但撒克逊的父母尽管已经濒临崩溃,还是在家中尽力对其悉心照顾。这个顽强的小生命在家中又苦苦撑了好几个月。10月17日,因为频繁的青紫发作、缺氧发作,撒克逊再次住院。她的父母也许早已绝望,而这时,居然有人告知他们有一种手术也许可以救孩子的命,恐怕任何人都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撒克逊夫妇当时应该绝对没有想过这个孩子会在医学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他们没有更多的奢望,哪怕能延续孩子一分钟的生命,能减轻孩子一点点痛苦,他们都愿意冒险尝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