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外传奇》破冰之举,拯救蓝婴(23)

心外传奇 作者:李清晨


吉本在这次会议上吃到了一颗软钉子,但他坚信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于是继续改进各方面的细节。到1938 年, 在39次动物实验中,已有13 次可以获得存活,这在当时已是极为可贵的纪录了。吉本详细记录分析着每一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发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血压、休克和低氧血症。问题总是随着实验的逐步深入而渐次浮出水面,那就一个一个地啃好了。虽然在当时,也有别的科学家为完善心肺机作出了贡献,但相关的最主要的难题多是由吉本解决的。高处不胜寒,这个孤独的领军人物在这一布满未知困难的领域里披荆斩棘,踯躅而行。

1942 年,就在吉本参军前夕,他已经建成了稍大一些的体外循环机。在军队期间虽然无法继续自己的研究,但是他一刻也不曾停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战火的洗礼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1946 年,杰斐逊医学院将吉本聘为外科学教授,并让其负责外科学研究工作,这样他又有了许多外科住院医师作为帮手,继续人工心肺机的改进。他的坚持与阶段性的成果终于使其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可,在此期间他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资助,并受到IBM公司负责人汤姆·华森 (Thomas Watson)的赏识。得益于这两大巨头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吉本如虎添翼,打算大干一番了。有钱了,自然可以鸟枪换炮,实验动物也由猫改成了狗,吉本开始测试其最新制成的大容量心肺机的实验效果了。虽然实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还是由吉本负责,但IBM强大的技术力量为其助力颇多,又兼结合了其他同道的合理建议,人工心肺机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极大改进。

当时需要攻克的技术难点包括心肺机血流调节的精度问题,为抗凝血而加入的肝素与血液的比例问题,混合气体的比例问题,减少溶血的问题,防止各种血栓进入血管的问题,如何选择适当麻醉剂的问题……甚至器械拆卸、清洗、消毒、装配等琐碎的问题均须一一加以解决。这些问题(远非全部)罗列到一起,普通人看着都要头晕的,可吉本却凭着过人的智慧与精力与它们死磕。

经过对死亡动物的详细研究,吉本发现,一个极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脏器里的小血栓形成。这使吉本意识到,在血液回到动物体内之前,需要一个过滤器来去除转流过程中形成的栓子。开始,他们用动物的肺组织充当滤网,但这一招似乎没有奏效,实验动物还是死。而后,他们选用了一种人工材料的滤网,才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