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盗梦好莱坞》《2012》(3)

盗梦好莱坞 作者:郝建


本片并未如绿色环保组织所言,将灾难归结为人类的狂妄自大、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和对资源的任意开采,而是更多地与文学文本相呼应:《圣经》、各国神话中的洪水故事、玛雅预言,编导把这些作为话题来引导叙事编排和宣传时的由头。影片借私家电台主播“疯子”查理之口说道:“《易经》和《圣经》都讲过了,玛雅人早就预言到了。”如此,影片一方面可以避开大家熟知的很多电影早已用过的将灾难归结为人类的欲望、无知、狂妄等环保主义言论;另一方面,电影文本与文学文本呼应,借这些代表东方和西方古老文明的神秘预言增加灾难的恐怖程度与宿命感。

在动作设置与视听语言上,本片也有了新的突破。杰克逊一家逃亡时汽车飞过爆裂的地面、穿过倒塌的大厦的场景,“洛杉矶坍塌”的段落,萨沙与戈登开飞机紧急起飞、勇敢穿越倒塌的大楼、冒险迫降的场面,查理“欣赏”火山喷发的壮观场景、夏威夷崩裂的漫天火光等,环境的瞬息万变、人物逃亡求生的夸张动作、机车横冲直撞。这些画面伴随着紧张而雄壮的管弦乐、摩托车声、汽车声、警报声、人们的哭喊声、大楼的倒塌声、碎片声、火山喷发声……这些配合着电脑特技的魔力共同营造了极致的视听奇观。

三、丰富的主题内涵

1.对个体的肯定

在画面和音响的视听冲击力的底层,《2012》还对人类文明的价值提出认识,还有着人类面临毁灭时对一些基本道德伦理的思辨。这使得影片在赢得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引起了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之情,让人们获得些许灵魂的净化。

灾难片往往和拯救这一母题紧密相连,而拯救绝不仅限于身体和性命的拯救。灾难片往往塑造这样一位英雄:他是个小人物,有着自身的缺点也同时有着人格魅力;他从自我动机出发,奋力拯救家人与朋友,同时也拯救了世界。本片的主人公杰克逊正是这样一位英雄。

这类英雄往往是一个倒霉的小人物。本片中的杰克逊就是个失意的小说家,作品才卖出去400多本,平时给俄罗斯大亨当司机接送小孩。影片一开始主人公杰克逊去接儿女郊游就迟到,弄得狼狈不堪还撒点小谎。作为老爸,他竟不知道七岁的女儿莉莉还在尿床,临行前妻特意交代“别老摆弄电脑”,几个小细节就交代了他对家人的忽略、对写作的痴迷。可他又有着强大的精神魅力与思想的力量,我们从科学家阿德里安阅读他的小说后的反应看到了这种力量。阿德里安激动地在杰克逊的儿女面前夸他们的父亲很有才(very talented),在影片的叙事文本中,阿德里安与白宫高官卡尔的争执冲突的内在伦理和信念的力量就是来自杰克逊的那本只卖了几百本的科幻小说《亚特兰蒂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