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盗梦好莱坞》调情,以艺术和《艺术家》的名义(2)

盗梦好莱坞 作者:郝建


2012年,第84届奥斯卡奖活动再次喧哗热闹,今年的奥斯卡是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年份。它是多年来第一次没有了柯达公司的奥斯卡,虽然“柯达剧院”那几个金色字体还多次以特写出现在转播镜头中,但这已经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公司出巨资做的广告,而是对宣告破产的夕阳产业吟唱的一曲挽歌。它又是奥斯卡的几个主要奖项最没有悬念的一年,几乎所有人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花落谁家都胸有成竹。我看了《艺术家》之后十分激动,跑到微博上去说要押宝1000块钱赌它得最佳影片,网友就笑话我不明行情,说最多只能放100块跟我对押。原来赌博网站对《艺术家》获最佳影片给出的赔率已经是10比1啦。就电影文化和欧洲美国的电影人的互动来看,2012年的奥斯卡奖是巴黎和洛杉矶这两个城市在双人携手、翩翩起舞,是美国、法国电影人在互相进行文化致敬。何止是致敬,他们简直是在隔着大西洋互相飞吻,秋波传情。法国人拍摄了电影进入有声年代的《艺术家》,故事背景当然是洛杉矶的好莱坞。而美国的暴力美学大师马丁·斯科塞斯拍摄了关于法国电影之父梅里埃的故事的3D电影《雨果》,故事背景是20世纪初的巴黎。同时,纽约文化和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著名导演伍迪·艾伦拍摄了《午夜巴黎》。他让美国、法国的一干大明星带着观众恣意穿越。伍迪·艾伦一会儿把我们领到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去看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文学巨匠和电影,美术大师布努埃尔、萨尔瓦多·达利、莫迪尼亚里在小酒馆中谈艺术、谈人生,一会儿又跟着男主演欧文·威尔逊穿越到19世纪90年代的巴黎去拜谒劳德雷克、德加等印象派美术家。此片大概挠到了法国人的痒处,世人都知道,巴黎人具有超级的文化自豪感,在19世纪的法国小说中,提到巴黎以外的法国,统一使用的名词是“外省”。戛纳电影节负责人蒂埃里·弗雷莫在官方声明中盛赞《午夜巴黎》是“伍迪·艾伦写给巴黎的一份美妙情书”。法国的第一夫人在片中客串艺术博物馆的女馆长。这个角色大概没几文钱片酬,卡拉·布吕尼算是友情出演,客串一把。伍迪·艾伦还特地出来跟媒体表扬第一夫人的演技,声称她的镜头一个都舍不得删减。我看本片应该让法国文化部或者旅游局赞助。对于我这种去过巴黎几次,对这个美丽城市有些知晓,但还有向往、有情结的人来说,此片很有杀伤力。我一个居住在巴黎的美国朋友给我写信,显然带着点自豪地说他们的朋友看了这片子想立刻飞往巴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