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在互联网上一些阴暗的角落里,传播着一份全彩的电子杂志。这份杂志乍看像是一份行业宣传资料。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一份行业宣传资料:这是第三期的《灵感》(Inspire)杂志,炮制者是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它是基地组织全球网络的一部分,主要阵地位于也门。
主编这份杂志的人叫萨米尔·汗,他原是美国人,之后变成了一个狂热的基地组织分子。《灵感》杂志充斥着各式各样针对英美年轻人的政治宣传,包括自杀性袭击广告,准备恐怖主义袭击的简易教程(一个典型的文章标题是《如何在妈妈的厨房里制造一枚炸弹》),以及对基地组织头目的肉麻吹捧。文笔青春洋溢,真诚而不世故,同时流露出反文化气息,目的就是要用一种西方青少年能够理解的语言去吸引这些处于叛逆期的读者。
第三期《灵感》杂志的主题稍有不同。封面背景是一架模糊的UPS(美国联合包裹)货机,斗大的标题只有一个数字:4 200美元。
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策划炸毁两架前往美国的货机,其中一架属于UPS,另一家属于联邦快递(FedEx)。这一计划代号为“灾难”,而4 200美元就是执行这一恐怖行动的全部成本。这一期杂志详细地介绍了整次恐怖行动的所有细节。基地组织的炸弹制造者将爆炸力极高的炸药小心翼翼地装进两个空的打印机墨盒当中,从手机上取下电路板,改装成引爆器,再与墨盒连接,最后把墨盒装进打印机里,封好包装,看起来就像是原装出厂的打印机一样。然后基地组织的行动小组再将这个包裹从也门首都萨那寄往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家乡芝加哥,目的地是一个主张自由主义的犹太教堂。
炸弹包裹的收件人是雷纳尔德·卡拉克和迭戈·迪亚兹,都是化名,其实这两位是十字军东征和西班牙宗教法庭时期的历史人物。而更富有文学色彩的是,恐怖分子还在包裹里放进了一本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远大前程》,一方面表达了对于此次袭击成功的乐观,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加密的暗语: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的头号理论家和宗教领袖安瓦尔·奥拉基在也门服刑期间,因为狱方不允许他阅读伊斯兰典籍,他迷上了狄更斯的小说。(后来,奥拉基和汗都在美军无人机的攻击中丧命。)
这次恐怖行动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其象征意义。第三期《灵感》杂志用很长的篇幅向读者解释这一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战略和经济。首先,这些炸弹就像是一批探测仪,如果这些炸弹能够通过最新的机场货物安全检查,那么基地组织就清楚了机场安检水平的高低。其次,这批炸弹能够引起西方公众的恐慌,政府就得再花费数十亿美元升级现有的安检设备。杂志中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