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亿种活法》80年代-90年代中期的童年:质朴游戏

十三亿种活法 作者:宋石男


80年代-90年代中期的童年:质朴游戏

生活在80年代-90年代中期的孩子,拥有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幸福的童年。在这个年代,旧的毒素虽未肃清,但旧的美德也还残存。孝顺、义气、忠诚、舍己为人……是那个年代真实且主流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商业海潮渐次弥漫,但尚未席卷所有角落。

政治对孩子的关照,在这个年代明显减弱;商业对孩子的诱奸,在这个年代也未成为主流。孩子的群体习性浓厚,不像稍后时代的独生子女那样经常沦为小孤岛。于此年代成长的孩子,有相对自在的空间,相对密切的人际交往,更可能健康成长。

质朴游戏是这个年代长大的孩子的集体记忆。滚铁环、拍烟片、打子弹壳、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斗鸡、抽陀螺、抓子儿……印象深刻的还有吹纸人,就是剪下连环画中的骑马战将,互相吹着厮杀。技术好的能吹出各种角度的旋转,还能把纸人吹起来从半空中落下刺对方脑袋,最后这招其实不实用,但是很有型,可以从心理上打击对手。

在质朴游戏之上,电子游戏冉冉升起,大约始自80年代后期。从最早的《魂斗罗》《超级玛丽》《沙罗曼蛇》等插卡式游戏,到后来的《街霸》《侍魂》《三国志》等街机游戏,深入童心,风靡一时。

与此同时,港台乃至日本和欧美的流行音乐、影视、卡通等娱乐产品大规模登陆中国内地。由此衍生了不干胶明星贴纸、海报、磁带、录像带、写真集等等产品。孩子们在卧室墙上贴满周慧敏,又在枕头边放上单卡录音机,听张国荣和谭咏麟。

当《霍元甲》播放的时候,孩子们就像在过狂欢节,他们看着电视,快速挥动胳膊,打一趟迷踪拳。同样重量级的电视剧还有《射雕英雄传》。片中翁美玲、杨盼盼、黄日华、苗侨伟等人的不干胶,更是遍布大小书包、文具盒、笔记本。

就动画片而言,男生最爱《变形金刚》,他们常在空地上跑来跑去,一边模拟变形的声音,一边大叫:“汽车人,变形出发!”女生则爱《花仙子》,每个女孩心里都藏着一片七色花。就漫画而言,日系的《圣斗士》《七龙珠》《机器猫》,港系的《中华英雄》《龙虎门》等,是孩子们永远的美好回忆。

港产片也是童年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雄本色》一出来,叼火柴棍的小男生到处可见;《赌圣》系列则推广了大背头和巧克力……那是港片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的花样年华。

精神娱乐之外,更有口腹享受。这个时代的零食,民俗味道浓郁:萝卜片儿、烤红薯、冰粉、糖人儿、棉花糖、炮筒、棒棒糖、绞肠儿……此外,还有现在已很少人吃的东西:果丹皮、酸梅粉、麦乳精等。如雷贯耳的零食品牌则至少有:大大口香糖、太阳牌锅巴、娃娃头雪糕……

太啰唆了,人一回忆童年,就是这种鬼样子,但心里一定泛滥着伤感与愉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