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言批判》莫言的文学世界略评(3)

莫言批判 作者:李斌


其他名篇,如《京华烟云》《围城》《啼笑姻缘》《天香》等,也都带了些“文人气”“学者气”。

莫言身上难得有这样的“文人气”“学者气”,倒是他文章最大的缺陷之一,而不是什么优长--因了这个,他长篇,“一部接一部,在叙述方式上并不重复自己”,但形式上的花哨,不能掩盖背后内容上的无法调和,以及一些地方的“单薄”。

那代人欠缺、有害的教育和“层层叠叠积重难返的教条”,带出了他这个叛逆,可惜,他的“叛逆”与“原创力”,多半体现在形式上,体现在表面的主题上,其精神、思想内里、核心,因着土壤的荒芜、贫瘠而有“毒”,再也上不去了,开辟不了能把全人类纳入一种两难状态的宏大结构,把我们难以想明白的东西填下去,从而提出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营造一些无穷无尽的话题,到两可两不可的境界去,使每一代人都得不出结论,却一定会被进入、卷入,投进思考,获得巨大的阅读经验。

他是有过这样的决心或信心的。

如说:

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将达到的高度,这里没有进步、落后之分,只有肤浅和深刻的区别。

我比很多中国作家高明的是,我并不刻意地去模仿外国作家的叙事方式和他们讲述的故事,而是深入地去研究他们作品的内涵,去理解他们观察生活的方式,以及他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红高粱》表现了我对历史和爱情的看法,《天堂蒜薹之歌》表现了我对政治的批判和对农民的同情,《酒国》表现了我对人类堕落的惋惜和我对腐败官僚的痛恨。这三本书……是一个被饿怕了的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实际上,莫言的长篇小说很难具备太多思考的品性,缺乏那种永远无解的、形而上的悲剧精神。

《红楼梦》的主题具备了这样伟大的品性:多疑而小心眼的林黛玉,不具备做妻子的品格,怜香惜玉的“护花使者”贾宝玉,也不具备做丈夫的品格。人们为情动容,都希望他俩结合,但“大意义上的精神战友,难以消受日常生活的琐碎”,即使把他们生生分开的王熙凤、贾母早死,其悲剧也是不可免的--我们无法想象二人在一起做夫妻、过日子的情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