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论的传统与创造(2)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远


日本文论起源于“诗论”(古代日本所谓的“诗”就是汉诗),而诗论则是直接从中国引进的。早在公元7世纪初日本“遣隋使”来中国前,中国的一些书籍,包括文论方面的书籍也通过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随着遣隋使、遣唐使的陆续西渡,到了公元8-9世纪,从两汉到魏晋时代的大量的诗论著作,已经在日本广泛流传。当时日本人之所以对中国诗论之类的书 籍感兴趣,首先是为了学习汉语的需要。当时谁汉语学得好,谁就会受到尊敬,就会受到重用,就有了立身立业的资本。汉语学得好的标志,是会吟诗作赋;要吟诗作赋,就要掌握诗文写作的技巧。由于更多的人无法直接来中国求学,关于诗文的技法技巧、尤其是对日本人来说最难掌握的声韵格律等方面的文章书籍,特别受欢迎。

中国文论引进期集大成的成果,是曾经作为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两年的空海大师(公元774-835年)的《文镜秘府论》一书。《文镜秘府论》及在此基础上精编的《文笔眼心抄》,以音韵修辞为中心,将中国唐代及唐代以前的相关诗文论著加以分类编辑,或全文收录,或部分采撷,或片断拼接。空海注重的是汉诗技法音韵等语言形式方面的论述,而对文以载道等形而上的议论则不甚措意。这一点既考虑到了当时日本人吟诗作赋在汉语学习上的实际需要,也对后来的日本文论特别是话题选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后来的日本文论正是承接这样的价值取向,十分关注语言形式、文体样式与法式技巧,围绕具体的作品、具体现象展开评论,而对文学本质论、功用论等哲学、社会学层面的抽象问题则很少关心、很少论述。

在引进中国诗论的同时,日本人对中国文论也开始了模仿、挪用和学习、套用。模仿和挪用最早体现在对汉诗文的评论方面。例如奈良时代的汉诗集《怀风藻序》(公元 752年,作者佚名)、平安时代前期的汉诗集《凌云集序》(公元814年,作者小野岑守)、《经国集序》(公元827年,作者滋野贞主)等,作为日本人的最早一批的评论文章,都直接用汉文写成,在思路与观念上几乎全部挪用中国文论,例如“经国之大业”论、“文质彬彬”论、“风骨”论之类,可以说是中国文论的一个延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