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日本古代文论的传统与创造(6)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远


在此基础上,其他重要的基础概念、范畴也逐步浮出并定型。例如源俊赖在《俊赖髓脑》(1111-1115)一书中,在“心”的概念的基础上,将“歌心”一词加以概念化。俊赖之子藤原俊成则在大量的和歌判词中,除继续巩固“心”、“词”、“姿”的概念外,又提出了“姿心”的概念,还频繁使用原本为佛教道教名词的“幽玄”这一概念。此前,《古今和歌集》真名序有“或兴入幽玄”一语,壬生忠岑《和歌体十种》有“义入幽玄”一语,均使用有限,但藤原俊成则将“幽玄”作为和歌判词的基本用语,有“心幽玄”、“心词幽玄”、“姿幽玄”、“幽玄体”、“幽玄调”、“幽玄之境”等,用“幽玄”来指称那种不可言喻的微妙的极致之美。藤原俊成之子藤原定家在“心词”论、“幽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幽玄的有心”这一范畴,“幽玄的有心”简称“有心”。在《每月抄》中,他按“姿”(风格)将和歌划分为“十体”,即“幽玄体”、“事可然体”、“丽体”、“有心体”、“长高体”、“见体”、“有一节体”、“浓体”、“拉鬼体”。认为在这十体中,最能代表和歌本质的是“有心体”,其他各体都需要“有心”,有心的反面是“无心”。藤原定家因“‘有心体’非常难以领会”,而没有做明确界定。但仔细体会他的意思,可以看出他所说的“有心体”的和歌就是歌人“用心”吟咏出来的和歌,“有心”就是要有一种审美的心胸,心既要“深”,又要“新”,这样吟咏出来的和歌才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这一主张与他在《近代秀歌》中提出的“‘词’学古人,‘心’须求新,‘姿’求高远”的“秀歌”理想是一致的。

和歌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基础样式,上述的“和歌论”也为整个日本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的连歌论和俳谐论,都继承了和歌论传统并各自有所发展。

“连歌”是和歌的变体,指多人联合吟咏的和歌。随着连歌的盛行,14世纪后,关于连歌的论述也大量出现,连歌理论的奠基人是二条良基,他写了一系列连歌论的文章与书籍,包括《僻连抄》、《连理秘抄》、《击蒙抄》、《愚问贤注》、《筑波问答》、《九州问答》、《连歌十样》、《知连抄》、《十问最秘抄》等,对连歌的各方面的知识做了整理概括,并系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与见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