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气之清浊各有体—中日古代文论与美学中的“气”(6)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远


例如,在《源氏物语》中,有“物之气”(もののけ)一词,但很多场合下写作“物の怪”,此处“怪”的读法与“氣”一样读作“け”。有的文学作品,如10世纪中期用汉语写成的日本战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将门记》,则将“氣”的观念与日本独特的“怨灵”(意即“冤魂”)思想联系在一起。所谓“怨灵”思想,就是相信日本的冤死者、战死者,有一种“怨灵”,这种怨灵会时常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实施种种复仇,通过“灵之气”对现实产生影响。因此,要想降低这种影响,活人就要善待和安抚那些“怨灵”的“灵之气”。总之,在日本古代文学中,“氣”(け)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令人畏惧、拂之不去的、弥漫性的存在。

总体上看,日本人对“氣”(け)的这种理解,基本上是在中国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朝时期的“氣”的思想观念之框架中的,但也有所不同。那时中国的“氣”既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本体及人的生命的基本构成,同时也是人的一种主观性的、积极性的精神本体,但日本人早期对“氣”的理解,则偏于中国之“氣”的客观性特质与消极的一面。在日本人看来,“氣”对人的生命而言,似乎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却往往是对生命构成威胁和危害的东西。于是,古代日本人对“氣”(け)的感受,就与中国人对“氣”的感受大相径庭。中国人对“氣”没有恐惧感、没有畏惧心,而是积极地养气、聚气、用气。日本人对“氣”则因感到难以把握,而抱有一丝莫名的畏惧与不安。另一方面,当日本人感觉“氣”是可以观察、可以把握、可以理解的时候,则“氣”字的神秘与可畏色彩即大为减弱。例如在《源氏物语》中,使用较多的一个词是“氣色”(けしき)。“氣色”一方面指自然的景色,一方面指的是人的心理、情绪显现于表情动作的那种状态。因“氣”与“色”搭配,“氣”借助于可视的“色”,可以加以观察推测而得,所以“氣色”不再那样神秘可畏。类似的“氣”字词组,还有“氣遠し”(疏远)、“氣近”(亲近)、“氣うとし”(令人讨厌)、“氣ざやか”(显眼、清楚)等等。都是努力将“氣”加以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氣”从超自然、超感官的存在变成可感可触的存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