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气之清浊各有体—中日古代文论与美学中的“气”(10)

日本之文与日本之美 作者:王向远


这里就是用“气”来指代歌人及其和歌创作时的心境、心理状态。藤原定家显然意识到认为歌人如何用“气”,是歌人的修养,也是歌人创作成败的关键。这种说法,显然是受到了中国古代文论中“以气论文”的影响。但在这里,“气”的主体是人,是歌人,而不是文学作品(和歌)。藤原定家所说的“蒙气”、“景气”,是指歌人的创作心态或创作心理。其中,“蒙气”一词不见中国典籍,是藤原定家的造,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缺乏冷静与平和的莽撞之气,怀着这样的“蒙气”,就创作不出藤原定家所理想的“有心体”的和歌。而“景气”一词,则是汉语词。查《文选·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有:“景气多名远,风物自凄繁”;唐代韩愈《独钓》诗之三:“独往南塘上,秋晨景气醒。”“景气”在这里既是诗人眼中的景物与景象,更是诗人的一种心境的一种外化。藤原定家所谓“‘景气’之歌”,大致就是指描写自然景物而又表现散淡心情的作品。这显然不是中国文论那样的“以气论文”,而是“以气论人”。到了14世纪,著名戏剧家、戏剧理论家世阿弥(1363-1443)在其能乐理论著作《风姿花传》(1400-1418)中,也运用了“气”的概念,他写道:

……

一切事物,达到阴阳和合之境就会成功。昼之气为阳气,所以演“能”要尽量演出静谧的气氛来,这属于阴气。在白昼之阳气中,加入一些阴气,则为阴阳和谐,此为“能”的成功之始,观众也能感到有趣。而夜间为阴气,因此应千方百计活跃气氛,一开场就上演好曲目,这样使观众心花开放,此为阳。在夜之阴气中融入阳气,就能成功。而在阳气之上再加阳气,阴气之上再加阴气,就会造成阴阳不合,就不会成功。不成功,如何让观众觉得有趣呢?另外,即使是白天,有时也会会感觉剧场气氛阴暗沉闷,要知道这也是阴气所为,要想方设法加以改变。白昼有时会有阴气发生,但夜晚之气却很少能够变为阳。

这是世阿弥在他的所有戏剧理论著作中,最集中地使用“气”概念的段落。他是运用中国的阴气、阳气及阴阳和合的观念,来解释能乐剧场的艺术氛围营造的问题。但是,他所说的“气”仍然属于“气”的最原初的意义—云气之气、天气之气;其次,他是主张用人的表演,即人之气,来调节天地阴阳之气。可以看出,世阿弥的“气”,是“天气”加以“人气”,而不是“文气”以上的“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